-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39卷第9期
2023年9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POLYMER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
Vol.39,No.9
Sept.2023
可发性聚甲基丙烯酰亚胺前驱体珠粒的制备及发泡性能
张牧原,刘伟,张自立,高煜松,王昊哲,史学涛,秦建彬,张广成
(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129)
摘要:以丙烯腈(AN)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含有双键的可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为热分解发泡剂,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出可发泡的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前驱体珠粒。讨论了水相悬浮聚合中分散剂种类和用量、搅拌速率、油水比、单体配比、水相阻聚剂等因素对珠粒粒径和分布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失重分析和万能试验机等方法对珠粒发泡前后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当油相中AN/MAA为0.3/0.2、可共聚发泡剂tBMA为7%,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0.14%,水相中有机分散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单体质量的1.4%并添加适当NaCl、水相阻聚剂和无机分散剂,油水比为1/5,反应温度为60℃、搅拌速率为250~275r/min,可制备出平均粒径在1~2mm且分布窄、产率约80%的可发泡的PMI前驱体球形珠粒。含7%发泡剂的可发泡珠粒在230℃的模具中发泡成型为密度150kg/m的PMI泡沫,其10%压缩强度为2.15MPa,热分解起始温度为368.2℃。
关键词:水相悬浮法;前驱体珠粒;聚甲基丙烯酰亚胺;发泡性能
中图分类号:TQ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55(2023)09-0009-10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是一种侧链含酰亚胺环结构的闭孔刚性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被广泛用于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芯材使用[1~3]。目前制备技术是先本体聚合成为可发泡前驱体板材后再高温发泡和后处理成为PMI板材[4~6],这种方法无法直接制备出形状复杂的PMI泡沫产品。而通过可发泡前驱体板材粉碎后在模具内发泡成型,存在发泡倍率低、颗粒之间黏结困难、环境污染大以及泡沫性能大幅度降低等问题。
本文借鉴可发泡聚苯乙烯(EPS)的思路[7~9],通过水相悬浮聚合制备了可发泡PMI前驱体珠粒,再通过珠粒模内发泡成型为PMI泡沫。文中比较详细讨论了水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可发泡PMI前驱体珠粒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分散剂和水相阻聚剂的作用解决了单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共聚物成球的难题,并对发泡前后珠粒的结构以及珠粒法PMI泡沫的压缩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对于珠粒法制
备PMI泡沫制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实验部分
1.1原料及设备
“-甲基丙烯酸(MAA)、丙烯腈(AN)、氯化钠(NaCl)、水相阻聚剂亚硝酸钠(NaNO2)、可共聚发泡剂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分析纯,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偶氮二异丁腈(AIBN):分析纯,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有机分散剂聚乙烯及吡咯烷酮(PV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甲基丙烯酸(PMAA)和聚乙烯醇(PVA)、无机分散剂高岭土:化学纯,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高温烘箱:101型,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TENSOR-27,德国Bruker公司;差示扫描量热仪(DSC):DSC1,瑞士Mettler-Toledo公司;热失重分析仪(TGA):
doi:10.16865/ki.1000-7555.2023.0203
收稿日期:2022-11-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通讯联系人:张广成,主要从事高性能聚合物发泡材料的研究,E-mail:zhangguc@
10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23年
TG209F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聚苯胺微乳液的连续化合成及在水性聚氨酯涂料中的应用.docx
-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辛二酸丁二醇酯及聚(丁二酸-co-辛二酸丁二醇)共聚酯的酶促降解.docx
- 聚对二氧环己酮_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docx
- 聚多巴胺涂层的制备及其衍生碳材料的概述.docx
- 聚合物三腔微管挤出口模结构对胀大变形的影响.docx
- 聚醚醚酮_碳化硅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docx
- 聚偏氟乙烯_多壁碳纳米管电磁屏蔽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docx
-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纳米纤维膜3D微_纳米串珠构建及性能.docx
- 聚四氟乙烯掺杂对弹性基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性能的影响.docx
-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相对分子质量对聚氨酯耐辐照性能的影响.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