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针刀手法治疗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概念;相关讨论;船桅效应;骨盆旋移征;骨盆是多病之源,骨盆是健康之源;骨盆移位导致脊柱的改变;骨盆移位继发全身关节的移位
;寰枢关节紊乱;环枢椎;12;被医学遗忘的角落;病因病机;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认识;我们习惯于将骨盆比作基座,脊柱比作中轴,骨盆倾斜就会引起脊柱S状弯曲,以致影响到头项活动的枢纽而出现寰枢关节紊乱。如果用逆向思维的形式来看问题,把虚空作为人的生存空间,人好比一棵树,那么头就是人体的根本,头发是根须,脊柱是树干,四肢是树枝。所以,当寰枢关节发生错位时,同样会沿着脊柱传递到腰骶关节和骶髂关节而发生病变。当然,这只是逻辑现象上的推理,还需要从人体解剖结构、肌电生理、生物力学等多方面去研究。港台整脊手法中的兄弟椎学说也可佐证这种理论的正确性,不过,我们更重视其临床上的实用价值,即有效的重复性和操作的安全性。所以,我们在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同时,应该将脊柱当作一个整体去调整,从整复骶髂关节开始,继而腰椎、胸椎、颈椎,直至寰枢关节,不少病人术后立即疼痛消失、并有如释重负、神清气爽之感。而且,远期疗效也较为巩固。
;诊断;
1、站立位时的全脊柱正、侧位相
注:站立位—反应脊柱侧弯真实状况正、侧位—以建立三维立体感
2、CT或MRI检查:有助于了解椎体结构和椎管内情况
;Cobb角测量法;20;四、骨盆旋移及寰枢关节紊乱的表现;形体表现
;姿势表现;俯卧位2;俯卧位3;仰卧位;坐姿;站姿;五、针刀医学诊断要点;针刀手法适应症;治疗;小针刀;骶髂关节错位的基本治疗点;髂腰韧带髂嵴点:以靠近痛点的髂骨边缘为进针点,使刀口线与进针点和L5横突的连线平行,使针体和进针部皮肤平面垂直刺入,深达骨面后,使刀锋滑至髂嵴边缘的内唇。然后使针体沿刀口线方向向L5横突方向倾斜,使针体与内侧皮肤平面成15°角,令刀锋紧扣髂嵴边缘内唇骨面,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然后将刀口线转动90°,作切开剥离2、3刀出针。覆盖无菌纱布后,一手固定患侧髂嵴处,令患者向健侧过度侧屈2-3次即可。;配合手法;髂嵴左右倾斜型;高髂???侧L3横突点:在L3横突尖部(即压痛点处)进针,刀口线和人体纵轴线平行刺入,当针刀刀口接触骨面时,用横行剥离法,重点松解横突尖部的外下方,感觉肌肉和骨尖之间有松动感就出针。;高髂棘侧十二肋内侧痛点:在十二肋内侧痛点处作一记号,在肋下侧缘离记号最近部位进刀,深度达到骨面,刀口线和肋骨大约呈70°角。刀锋达肋骨面后.将刀锋滑至肋骨下缘痛点处。刀口线方向不变,将针体倾斜,与背平面约呈70°角,在肋下侧面下缘先纵行剥离,再横行剥离,出针。;配合手法;髋骨旋前型(骶髂关节前脱位);配合手法;髋骨旋后型(骶髂关节后脱位);配合手法;骶骨前后移位型;配合手法;耻骨移位型;配合手法;寰枢关节紊乱的针刀治疗;九点法;六点法;三点法;三角法;两点法;一点法;配合手法;(2)患者端坐于凳上,医者站在患者身后,摸准其枢椎棘突(以第二颈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必可摸到隆、厚、痛之处)。用右手拇指轻轻按于第二颈椎棘突的右侧缘,屈左前臂用肘弯勾托于患者下颌,前臂及手部配合将患者头颈抱住,并稍向上提拉,带动患头在低头15°向左旋转45°,同时按于第二颈椎棘突右侧缘之手同时推向左面,此时即可“哒”一声,患椎即可复位。如为寰椎前脱位,则要加一个向上提拉的力,即在旋转的同时向上提拉。如为寰椎左侧横突向后下方旋移,医生的左手豌豆骨定在左横突尖的后下方,在做前屈旋转上提的同时,医生左手着力点向前上方推顶,手下可感觉到寰椎复位,并听到响声。;牵引;较轻的脊柱侧弯经手法即可治愈;慢性软组织损伤者用针刀松解后手法整复;韧带松弛、肌肉无力的脊柱关节不稳者,应用支架或固定带是重要的治疗方法。而患者的功能锻炼对巩固疗效、预防复发也很重要。锻炼的重点应放在腰背肌、颈项肌、腘绳肌腱、股四头肌、臀大肌、背阔肌、腹肌和背伸肌等处,以提高自身支架系统的功能。;讨论;99%的骨盆移位是先天性的:
是胎儿通过患有骨盆移位的母亲的畸形产道时或助产不当所造成的
后天性骨盆移位:
由于高处坠地或冲撞等跌扑损伤,使骶骨和尾骨受到重击而造成(发病率相对较低)。包括下肢的伤残也可造成骨盆移位。
体位性损伤:
由于长期姿势不正确,静力损伤使骨骼肌附着点的末梢神经疼痛痉挛,或因失治、误治进而继发为孪缩变性,导致骨盆骨连结力学的失衡
;骨盆旋移与骶髂关节的关系
;前脱位和后脱位的鉴别;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目标汉语口语课本1教材-第2单元.ppt VIP
- 国有企业常见合规风险及案例分析精讲课件.pptx
- 《流行声乐演唱》课件——8假声技巧演唱训练.pptx VIP
- 2025年房地产经纪人城市更新、旧城改造项目税收政策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VIP
- 现代写作教程·第四章·第三节·写作行文.ppt VIP
- 阿法拉伐分油机中文说明System description.pdf VIP
- JB_T 9229-2024《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pdf VIP
- 基于公平性视角的联邦学习模型更新策略与通信协议.pdf VIP
- 风电项目办理流程.pdf VIP
- 2025年房地产经纪人合同签字、盖章(捺印)的效力与操作风险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