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12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12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醉翁亭记

教科书

书名: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写法和内容并熟读成诵。

2.朗读体词入情,体会文言用字之妙。

3.探寻“醉翁之意”,探究欧阳修隐藏在“乐”字背后的精神世界。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读体词入情,体会文言用字之妙。

2.探寻“醉翁之意”,探究欧阳修隐藏在“乐”字背后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1.朗读体词入情,体会文言用字之妙。

2.探寻“醉翁之意”,探究欧阳修隐藏在“乐”字背后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完《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让我们看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情怀。今天我们要学习和范仲淹有着相同遭遇和处境的欧阳修所写的《醉翁亭记》,看看他在文中展示了怎样的人生追求。

出示《醉翁亭记》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任务一寻“乐”:概括场景,理清文脉

《醉翁亭记》多处所提及“乐”,请以乐为线索,概括各段内容,填写思维导图。

预设:第一段是峰回路转的山水之乐;第二段是山间朝暮和四季变化之乐;第三段是滁人游乐和宴酣之乐;第四段是太守之乐。

通过联系背景,我们发现了矛盾之处:作者遭遇贬谪时应是“悲”的,但写出的文章却满是“乐”字。那么欧阳修笔下的乐到底是由内而外发生的真实快乐呢,还是为了粉饰失意人生的强颜欢笑呢?本堂课的核心任务就是:举办一场谁与争锋的小小辩论赛,探究欧阳修“乐”字背后的醉翁之意。

任务二品“乐”:为场景撰写解说词。

出示解说词评价量表,明确拍摄要求。以场景一为例写一写解说。假如你的眼睛是摄像机,我们来尝试拍摄场景一镜头吧。这些提示文章写作顺序的关键词。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关注那些能够写出景物特征的字词,发挥合理想象,就能形成初步的解说词了。

对比阅读:把虚词去掉能让文章更简洁,是否可以删去?

结论:通过朗读我们发现加上虚词读起来舒缓自然,更出醉翁对美景的惊异,领会美景的得意之情。

学生独立撰写解说词。教师、学生根据评价量表分别评析学生解说词。

场景二解说词评析:根据文中理解关键词句,紧扣文本“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合理想象画面,从而把握出山间朝景的动态跳跃之美,暮景山谷昏暗的画面。并且合理想象“晚霞红云挂在天边,万籁俱寂的”场景。不足之处是没有品析顺序、和音韵句式。顺序应该是按照早晚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文中多用骈句,骈句即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句子,从而起到使文章富有节奏感的效果。

场景三“四季变换之乐”的学生解说词评析。这位同学通过“嗅觉”“视觉”的角度来品味语言。不同角度理解关键字、句,如他找到了“发”这一关键词发现了春天的动态美,“秀”写出了树木茂盛等,理解把握了夏天树木的特征。合理想象方面,这位同学根据“野芳发而幽香”做出了“花儿竞相开放,丝丝幽香飘散入鼻”的合理想象。

场景四“滁人游玩之乐”的学生解说词。宴席菜品“杂然”。宴席中,食物不是厨房里精心烹调而成,而是就地取材,酿泉做的酒,溪水中现捕的鱼,山里的野味,林间的野菜,有一样算一样,随意鲜活,不拘排场,无人在意或计较。从“杂然”中,我们读出了随遇而安、平等和谐、政通人和。“宾客们纷纷举起酒杯,致谢太守宴请的美意”这句发挥了合理的形象。音韵句式方面没有赏析:这一场景主要运用散句,虽是散句但因为有虚词的作用读起来也是舒缓自然,能让我们感受到滁人游玩的悠闲、快乐。

场景五“滁人游玩之乐”的学生解说词。这位同学想象合理,根据“前者呼,后者应”想象了语言描写:快走啊!来了来了!“快乐的祖孙俩”一句这位同学推想滁人中也有家庭出游,写出了一家人尤其是祖孙俩的其乐融融场景。音韵句式方面没有赏析:这一场景主要运用散句。

作者什么情况下用整句,什么情况下用骈句呢?写景时多用整句,记叙时用多散句。《醉翁亭记》语言的特点是骈散结合。

(三)任务三辩“乐”:欧阳修是否真正快乐

正方:欧阳修是真正的快乐

反方:欧阳修不是真正的快乐

出示助读材料并解析:从助读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因为参与了庆历新政,欧阳修付出了坐牢的代价,加之失亲丧子的家庭不幸欧阳修内心已经悲痛到割肠寸断、痛彻心扉的程度,这种痛深入骨髓的。第二则材料欧阳修在他的书信当中说道: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不能为国家竭诚效力,心中感到十分愧疚。过珙在他的文章中也表示把《醉翁亭记》只是看做是普通的写景游记类散文那是犯了巨大的差错。朱熹也认为欧阳修的文章写得含蓄蕴藉,醉翁之意要去领会。

那么欧阳修笔下的乐到底是由内而外发生的真实快乐呢,还是为了粉饰失意人生的强颜欢笑呢?

(三)任务三辩乐举办班级辩论赛。

1.出示评价量表。正反两方辩论。师生根据评价量表评价。

正反两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