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资源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究.docx

地方资源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究.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方资源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究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事关“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有效用好地方资源,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内涵,深入解读英雄先烈建设家乡的历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核心素养下深刻解读爱国主义教学元素,让礼赞中华的火花在学生心中迸发,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路径;地方资源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为青少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部署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基本遵循。

《纲要》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调爱国主义要坚持从娃娃抓起,重在落实落小落细、落在日常经常平常,要发挥课堂主渠道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开展形式丰富、载体多样的实践活动以涵育青少年家国情怀。

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教育资源,依托当地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然人文景观等场所,佐之丰富的史料素材,通过“情境性”“在场性”的教育实施,用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感染力,探索优化青少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习历史、知我中华作为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的重要条件。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客观事实出发,结合学校的教学育人目标及以思想政治课为代表的人文学科的本质特点,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充分挖掘新疆地方教育资源历史印记中的思想之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穿插体验,通过共理、融情的方式激发学生内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翻开中国历史之新疆篇章,从汉归义羌长印、伏羲女娲图、高昌回鹘王像,到细君公主长眠乌孙,土尔扈特部率众东归……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充分挖掘、深入研究、生动讲述,持续发扬文物、旧址、纪念地等历史遗迹场所所蕴含的站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进程中认识新疆发展历史和思想文化的内涵。再从班超出使西域,“唐之宗属”李圣天,到吐峪沟千佛洞、莎车县清真寺里的莲花图案,甚至少年卜天寿的五言诗,以及和田巴扎上的粽子、切糕月饼……丰富深厚的本土资源从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不同角度生動展现了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展现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伟大祖国的历史足迹。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基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铸魂育人的作用,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寻找对中华大家庭“根”和“魂”的认同,在交流、比对、探讨、个性化反馈中不断渗透“用中华视野看故乡”的家国理念。让爱国主义主导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立志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青少年终生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必备品格;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主旨更加清晰。

二、用好地方资源,传承爱国主义基因

(一)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内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青少年心灵深处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发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更能为学生带来情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的作用,通过优选“家门口”的资源,发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的作用,在求解的过程中不断重申:中华文明根植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且发展至今的古文明。这里的每一片热土上都流淌着先辈的血与汗,忠诚和坚守,每一个标识符号里都镌刻着文化的传承和接续。教师充分用好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研学,用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的“在场性”教育引导学生知兴衰、话荣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锡伯族万里戍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广为百姓传颂,锡伯民俗博物院已经成为妇孺皆知、人人必去的地标性建筑,见证着1764年,锡伯族官兵携家眷4000多人,浩浩荡荡从沈阳出发,历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1年3个月,完成了流芳青史的万里戍边这一壮举。走进锡伯民俗博物院,现场感受西迁行军队伍在大雪纷飞中身穿破衣烂衫,马匹累得再也站不起来时,仍然肩扛手拉让年长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坐在手拉车上,艰难行进的同时在百里芦苇滩中寻找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跋涉万里……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临摹”,在每一个角落,每一度空间里找寻中华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爱国传统的光影和足迹。

同锡伯族西迁戍边、保家卫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