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9《说“木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pdf

高中语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9《说“木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pdf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链接

根据《咬文嚼字》一文,品析鉴赏文

学作品炼字的角度有哪些?

1、语言意味

思想感情2、意境氛围

3、联想意蕴

4、创意新颖

作者简介

林庚(1910-

2006)原籍福建

闽侯,生于北京。

现代诗人、古代

文学学者、文学

史家。著名国学

大师。北京大学

教授。

检查预习,字词积累字音

Niǎosìshìláijiǎozhuóxīsū

袅袅恰似似的徕皎洁灼热窸窣

jǐnzhēndìng

尽管寒砧万应锭

Shùwùxūrónggēngyǔ

征戍戊戌戎马林庚仓庾

wéibāoquáncén

桅杆褒贬不落于言筌涔阳

不用在语言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合作探究】

(一)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木叶

•第1自然段:提出文章阐述的对象,即。

木叶树叶

•第2-3自然段:区别和两个词语,指

木叶木

出更常见,其关键在字。

•第4-6自然段:分析“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

含有落叶的因素

一是二

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清秋气息

是。

•第7自然段:总结诗歌中一字之差而意境不同。

整体感知

列出文章结构框架图:

说一(1-3):列举“木叶”现象

木二(4-6):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

叶征

三(7):总结

(二)研析文章第一部分(1-3段)

•1、第一段作者列举谢庄的《月赋》,陆厥

的《临江王节士歌》和王褒的《渡河北》

中的诗句,其目的是什么?

说明从屈原的《九歌》开始,“木叶”

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引入话题。

•2、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一个特有的现象:诗歌

中有用“树”这个意象的,也有用“叶”的,

可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

“木叶”,后来又发展到用“落木”。这是

不是诗人们考虑到文字的洗练问题?为什么?

如果古代诗歌中只有“树”或“叶”这

样的意象,而没有“树叶”这一意象,那么

我们可以认为那是诗人是为了文字的洗练。

但是诗歌中有“木叶”“落木”这样的意象,

显然这不是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缘故。

•3、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

那么诗歌之中我们能不能将同一概念的词

语相互替换?

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词语,它们

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

别。进入诗歌,就会形成不同的意象,造

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所以诗歌之中概念

相同的词语是不能相互替换。

【典例巩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初中高中试题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试题资料大全,欢迎下载使用!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