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实施意义及措施---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为例 论文.doc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实施意义及措施---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为例 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实施意义及措施

-----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为例

摘要:“综合与实践”课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的一大特色,将这种特色变为“特产”开发出在某一学校或区域内可实施的校本课程,落实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价值,指向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数学学习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笔者试图以小学三年级“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为例阐述如何上好课内“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课本身应当是一个宏观上的“大课程”,包容性和融合性都很强。在笔者看来,目前学校所开设的课程都可以展开综合与实践,让孩子们在学会认知的同时,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就笔者所属教学区域来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一线教师对于课本中的“综合与实践”课存在很强的陌生感。“综合与实践”课流于形式,学生严重缺乏“综合与实践”的意识。上好课内“综合与实践”课,意在内修师生“综合与实践”品质,外提“综合与实践”能力,最终指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近些年,不少教师也摸索出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只要做个有心种花人,便可有遍地开花时。

一、明确目标定位,有的放矢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综合与实践”这部分内容给出了分段教学目标的建议:第一学段(1-3年级)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结合学段的教学目标建议,可以看出“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学习重在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和情感体验。

《周长是多少》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综合与实践”内容,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建议,在备课时我将本研究课题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学生在“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拼一拼”等活动中感受6个小正方形的多种组合,并将拼合而成的图形简单归类,从而确定研究对象;(2)小组合作探究两类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进行反思总结并完成导学单相应内容的填写;(3)以“楼梯问题”切入生活实际,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一一间隔排列》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综合与实践”第二部分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建议,在备课时我将本研究课题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学生在充分观察主题图的基础之上,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初步感知一一间隔排列,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找到一一间隔的两种物体在数量上的规律;(2)对主题图中兔子与蘑菇的一一间隔排列进行深入探究,感受数学上的一一对应思想,进一步理解“数量相差1”,并能够运用其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3)通过在校园内寻找“一一间隔排列”和到城市里寻找“一一间隔排列”校内外活动,充分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之美;(4)以“植树问题”切入生活实际,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规律的变与不变,触碰生活中的数学奥秘,激起用数学眼光看待事物的兴趣。

对比两课的教学目标设定,笔者认为对于“综合与实践”这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可以按照一个模式进行,建立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将“综合与实践”转变为校内各年级的数学小课程。

二、聚焦数学核心素养,践行课程

1.立足教材,确定研究问题

第一学段的学生对于研究问题还稍显稚嫩,过于开放的设计会让学生摸不到头脑,研究无法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特别关注先导问题的选择。例如,在《周长是多少》这一课中,利用6个小正方形进行组拼图形求周长就是一个指向性明确、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先导性问题。而在《一一间隔排列》这一课,利用主题图中“兔子与蘑菇”的一一间隔排列进行探究则是一个直观而又方便使用的先导性问题。

2.着眼问题,设计课程学习单

“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内容实施重在实践,根源在于研究的问题具有实践性和外延性。“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内容实施重在综合,则源于一方面本课程的问题解决需要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三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另一方面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综合与实践课”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一方沃土。郑毓信教授提出数学教育要为了学生的思维而教,培养学生数学地思维,数学地思维包含“数学地看”、“数学地想”、“数学地说”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就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在“综合与数学”的数学课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数学地看,数学地想,数学地说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