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攻击行为与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 论文.docx

《大班幼儿攻击行为与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班幼儿攻击行为与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

摘要:攻击行为也属于侵犯性行为,在心理学范围内对于此类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大班幼儿所产生的这种行为,可能会对幼儿本身的人格以及品德发展产生深厚影响,而在此中行为越发严重的进程中,研究本身具备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产生了充分的进展。

对于攻击性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其行为发生与幼儿本身的发展息息相关,例如幼儿的情绪、认知以及生理因素等。另外,诸多研究可以了解到,幼儿本身的控制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是在其成长和情绪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时与行为本身也密切相关。总体而言,攻击性行为本身比较复杂,不只是某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作用。而在幼儿情绪调节过程中,策略属于一项重要内容,大班幼儿在此类内容方面的选择以及应用,与其自我控制存在密切关系,从而会对其行为表现产生影响,所以,其攻击行为以及情绪调节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密切联系,本文针对这些内容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攻击行为;情绪调节;自我控制

一、前言

攻击行为也被称作侵犯行为,在1800年之后,许多领域研究人员通过各个角度展开了讨论以及研究。到了1900年过后,对于攻击性行为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了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各流派都针对此类行为的发生展开了研究以及探讨。因为此类存在于幼儿身上的行为比较常见,且被社会排斥,属于一种不良行为,其发展可能会对于幼儿人格产生种种不良影响,因此引起了各方重视。此类探索对于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作为科学理论,对于幼儿攻击行为进行干预。

此外,发展心理学针对此类行为的产生以及发展也有自身的理论论述,此类行为与幼儿情感、生理变化,以及社会环境改变密切相关,同时存在一系列对认知和社会理论等内容,在不同学术观点当中,存在不同的理论特色,例如认知理论对于个体在环境中的作用较为重视,而社会理论则对于环境影响重视程度更高。但无论如何,系列理论都论述了此类行为所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幼儿本身产生行为的具体要素。

大班幼儿攻击行为与情绪调节

(一)攻击行为的概念

依照行为的具体表现展开分类,这属于心理学当中认同度较高的方法,很多研究者对于幼儿攻击性行为展开研究的过程中采取了此类方法。其中,Hartup针对4岁到7岁之间的幼儿展开研究,了解到这一阶段的儿童本身在攻击行为当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工具和敌意。其中前者顾名思义表示的是通过工具达到攻击的效果,同时具备一定的目的性,比如对同班同学的攻击,是为了获得对方的玩具;而后者则表示的是指向人的攻击,其目标是对人造成的伤害。这种界定方法得到了诸多学者的认同。

国内相关学者,如张茜等人,则将学龄前儿童的攻击都界定为对于他人的伤害以及对物品的破坏,例如将攻击行为分为身体、言语或者间接攻击等不同种类。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研究者的观点是幼儿攻击行为包含了身体、言语、财务以及关系攻击四种不同的方向。其中身体攻击所表示的是通过身体动作进行的攻击,例如掐、打、踢等行为;而言语攻击则表示的是口头语言攻击,如嘲讽、辱骂等;财务攻击则是为了获得他人的物品或者座位等;关系攻击则是利用他人展开的间接攻击行为,如冷战或者挑拨等。

(二)攻击行为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

情绪调节策略所代表的是个体为了达成目标在情绪、认知等行为方面的具体内容,情绪调节策略的具体使用则是能力的重点表现。根据分析可以了解到,作为大班幼儿来说,经常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包含了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前者包含了解决问题、自我安慰以及认知改变等,而后者则包含了发泄与应付两种。

在幼儿调节能力当中,情绪调节属于一项主要组成,与其情绪发展以及心理素质的提升密切相关。同时,个体情绪可能会对攻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个体出现较强的攻击行为,可以认为其在情绪调节策略及能力方面相对较差,在此类个体被挑衅的情境下,可能会产生较高的交感神经激活水平。通过研究能够了解到,情绪调节能力和攻击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情绪调节策略把握不当或者能力较差的孩子往往会出现较多的攻击行为。

三、教育建议

攻击性行为本身属于一种存在问题的表现,在大班幼儿这一群体当中更是产生了深入影响。因此,对于此类行为机制的了解,能够更好地控制以及校正相关行为,具有深刻的意义。与相关研究结论加以结合可以了解到,大班幼儿在情绪调节策略方面,运用积极或消极的策略因素,都有可能会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造成影响。其根本作用是对自我控制能力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有效实现的相关内容,因此有关理论可能会在攻击性行为方面产生一定的思路和基础。所以,需要有效采取相关方式,让大班幼儿获得有关年龄阶段的调节策略,避免消极策略所对于其成长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有效提高其自我控制力,能够避免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一)减少攻击性倾向

发泄方式存在问题,往往不利于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伤害到周围的人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