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灵多一束阳光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5

?

给心灵多一束阳光

——浅谈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摘要】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教育应该是一个温馨而又充满诗意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用爱来诠释生命成长的过程。“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的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关键词】爱赏识宽容尊重

引子:

曾看到这样一个报道: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作了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试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心理学家的暗示,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了好感,表现在教师的眼神、举止、语言上自觉地对学生流露出爱抚感情,使学生更加自爱、自尊、自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即是因教师良好的期望和爱而导致的学生进步的效应。这种效应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教师要懂得情感心理,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教育教学一定要充满以“爱”为前提的因素。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句话道出了叶圣陶教育的真谛。

教师爱学生,才有教育,学生爱教师,才能使教育产生效果。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怎样实践爱的教育,让学生的心灵体会到我们的爱,沐浴着我们的爱呢?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其中的秘诀:“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可见,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平等的心态去尊重学生;和学生推心置腹地沟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大海般的胸怀宽容学生。用我们的爱沐浴着学生的心灵。

尊重让心灵感受爱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隐私,甚至要尊重学生的缺陷等等。其实尊重是爱的最好体现,没有尊重也就谈不上教育。对此,我深有体会。

学生泰是一名优等生,他的妈妈是老师,而且是我的同事。第一单元考试,泰考了83分,这是他考得最差的一次。怎样做才不会打击他的自信心,他的自尊心呢?对此我很纠结。直到发试卷时,我灵机一动,不宣布每个人的分数,同学之间互不打听彼此的分数。我发现他拿到试卷时,先是一愣,接着他诧异、沮丧的表情一并表现脸上,慢慢的他故作轻松的样子回到了座位上。发完试卷我对同学们说:“这次测试是考察大家这阶段学习情况,考的好的同学不要骄傲,说明这段时间你学的扎实有效,没有考好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寻找没有考好的原因,是学的不扎实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呢?我们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相信在下面的时间里会我们每个同学都会学得更好。”接着我就继续讲课,时不时瞟他几眼,发现这节课他听得格外认真。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老师的尊重,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有时候,甚至能成为学习的动力。我不再当堂公布学生的成绩,更不会总盯着学生的不足之处。给学生一份尊重,他回报你的,也许更多。

二、宽容让心灵领略爱

有人说:“人有两颗心,一颗心用来流血,一颗心用来宽容。”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宽广的胸怀,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境界。18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明白:懂得宽容学生的教师懂得教育。

记得刚从事教育时我秉着“教不严师之过”、“严师出高徒”的信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常常会犯一些小错误,如上课迟到、课堂讲话、课上开小差、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不认真、值日时溜之大吉等。面对犯了这样的错误的学生,我常常大发雷霆,疾言厉色地训斥,有时还动用罚抄,对屡犯者还要写检查请家长。班级被我管理的井井有条,我还在为这种“军事化”的管理而窃喜。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对我越来越疏远,害怕见到我,有的看见我时绕道走,有的远远的就调头走了。我知道当我生气发火时,他们表面上接受了批评与惩罚,但是内心却不理解,甚至在心里怨恨我。这不是我要的目的。我很困惑,我这么做都是为学生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什么效果却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样呢?一个偶然的事件解开了我困惑。那天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