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1卷)试卷详尽解析.docx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1卷)试卷详尽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详尽解析

新高考全国Ⅰ卷:

浙江、江苏、河北、山东、广东、福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

(解析参考官方答案)

现代文阅读1

【考情速递】

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论持久战”相关材料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新课标Ⅰ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摘自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多篇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如《纪念白求恩》《反对党八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论持久战》所蕴含的战略思维、所昭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与价值。选文部分文字扼要,层层深入,论辩犀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过《论持久战》,并以之为例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第5题据此设题,要求学生谈谈《论持久战》对“看问题、想问题”的启示,要求学生理解并运用文本中体现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从全局、长远和大势着眼。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第4题考查设问和反问在文中的论证效果,都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试题简评】

三道选择题。

第1.2注重逻辑思维,要做出正确的逻辑判断,考生要深入阅读并理解文本内容。

T1B项,“落后大国面对先进小国的侵略,不可能速胜,必然要经历由劣势到平衡、由平衡到优势的持久战争过程”,逻辑思维:表述过于绝对。中国抗日战争有“持久战”,但能由此断定所有所有的落后大国面对先进小国的侵略都有这一过程。

T2A项,“A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并不占优势,因为它们仅仅掌握在日本少数人的手中”,逻辑思维:加强因果。原文“如果…那末…”,是说如果中国的大多数人站在抗战方面,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就不算优势,并不是说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本身不占优势。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本身是占有优势的,但是加一个假设前提,这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军力和经济力优势就业不叫优势。选择抛掉了假设前提,同时去掉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限制语,这种简单粗暴式推理,导致因果关系不成立。

T3选择答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的一项,ABC都是外部条件,D项动员全国的老百姓、发动全民族的抗战,与材料二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观点一致。此题相当于送分题,过于简单。

两道主观题。

全国三套高考试题,并没有出现此前九省联考的“4选择+1主观”模式,依然保留过去的两道主观题模式。

T4因文设题,多处使用设问和反问句,是选文的一个重要论证特点;题目要求分析这两种句式的“论证效果”。答题思路:两种句式表达内容+论证效果分析。答题时不能只是回答两种句式表达效果的专业词语(如设问能引起读者注意、反问增强表达语气),还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在论证上起到了什么样的证明效果。题目考查设问和反问在文中的论证效果,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和应用性。这种“效果”分析类题型是近两年高考的热点题型,如2023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学类文本阅读T8“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6分)”。如果从选文中再摘选反问或设问的文段,以之为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材料,这道题目一样可以在语用题目中出现。反问与设问是常用句式,考生并不陌生,但是要分析其论证效果,考生一定要有语境意识,就是要结合文本具体内容来分析“论证”的效果,考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很关键。

T5要求学生谈谈《论持久战》对“看问题、想问题”的启示,要求学生理解并运用文本中体现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从全局、长远和大势着眼。试题呼应教材内容,落实课标要求的“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以及“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等。题目形式上新颖,情境化明显,考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要高,得出启示的过程能充分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过程,此题反机械涮题,思维程度高,有利于高考拔尖人才选拔。

【试题详解】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四五)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1.B.落后大国面对先进小国的侵略,不可能速胜,必然要经历由劣势到平衡、由平衡到优势的持久战争过程。【解析】过于绝对,B“必然要经历”项错误。文中所讲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有这一过程,但不能以此断定所有的“落后大国面对先进小国的侵略”都有“由劣势到平衡、由平衡到优势的持久战争过程”。

(四六)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

(四七)讲到这

文档评论(0)

有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有点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