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石 论文.docx

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石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石

摘要:教师在上每节课之前必须要进行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石。现代小学科学课堂,对于备课的要求更高,不仅要钻研教材研究科学课程标准,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促进他们科学能力、科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课;备课;分析

2020年12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区里举办的课堂评比活动,比赛课题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课后通过与教研员和组内老师的研讨反思,发现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有效备课,而有效备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定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抓住“课标”与“教材”的基准点

(1)备课先要看《课程标准》,确定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

比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关于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这部分内容,对于3~4年级学生这部分知识的要求: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2、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这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学段我们可以知道在本概念学习时我们所要用到的行为动词有哪些,表现程度是什么样。

(2)充分研读教材,理清课题内在逻辑结构。

通过纵观整个单元,确定本单元中几节课之间的关系,分析清楚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属于教材运动和力这一单元的第5课,前面四节课所形成的概念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1课《让小车动起来》学生知道了要想让小车运动起来需要有拉力,我们可以借助垫圈的重力来拉动小车,而重力是竖直向下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所以第5课学生在设计进行实验时,会想到可以使用垫圈拉动小车,通过垫圈数目判断摩擦力大小。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提出了反冲力的概念,在拓展中提到了喷气式飞机、火箭,为第5课拓展部分的气垫船设计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和第4课《弹簧测力计》,学生进一步知道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2.目标定位抓住“制定”与“达成”的契合点

(1)课前摸清学生的前概念

可通过访谈、画概念图、二阶层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比如在学习《运动与摩擦力》时,有些孩子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学习,知道有摩擦力的存在,这样的情况下课程推进的就比较顺利,而有些孩子能力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这时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细致通俗,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做到因材施教。

(2)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确定学生的学科能力水平、思维水平等。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期”,学生可以达到的程度,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在备课中要努力去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3)合理把握学生学习兴趣

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也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3.表述目标抓住“明确”与“具体”的融合点

课改以来,教学目标的表述至今没有公认的规范模式,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必须符合要求。教学目标应是四位一体:学生(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当然,在具体表述中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死抠这种句式,但要力求明确、具体、可测、可评。

二、设计教学活动

1.创设情境抓住“情境”与“情感”的交汇点

科学中很多的概念是抽象,如《运动与摩擦力》“摩擦力”这个概念很抽象,无法用肉眼观察,需要借助情境,而情境的创设要真实简单方便学生得到和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如《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我首先现场演示把两本书的每一页互相靠近叠放在一起,将书拿起来展示,请两位同学上台把这两本书拉开,学生费了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能感受到很大的阻力去阻止两本书被拉开,而这种阻碍的力量就是摩擦力。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感受摩擦,我让学生把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推,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觉,最后问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你能说说什么是摩擦力?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发现,有学生认为书本拉不开是因为书本之间被粘住了,这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直观理解阻碍书本被拉开的力是摩擦力。第二个活动学生将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推时,孩子不太能明白操作的意义,也没办法很好的用语言描述,课堂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

课后教研员对本节课进行分析点评,我受益匪浅。本节的课题是《运动与摩擦力》,课堂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感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