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教学实录.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人谈读书》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矣、岂2个生字,会写谓、诵等字,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方法的认识并从中获得启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并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体会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古人对读书方法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任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现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国学的热潮,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朱熹创办的学院要招生了,你们想成为朱熹学院的一员吗?学院招生标准为:博览群书;熟读精思;自信大方。我们班有这样的同学吗?大家可以推荐,也可以自荐。

不过呢,现在咱们有一个机会,老师这里有一组读书名言,老师说名言的上半句,如果谁能快速对出下半句,谁就可以获得一张朱熹学院的邀请函。想要吗?那做好准备,开始!

师:读书破万卷。

生:下笔如有神。

师:书山有路勤为径。

生: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来点儿难的。发奋识遍天下字。

生:立志读尽人间书。

师:立身以立学为先。

生:立学以读书为本。

师:好,咱们班的同学知道这么多至理名言,太厉害了,现在你们都可以获得一张朱熹学院的邀请函了,祝贺大家。同学们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

★任务二:感学院“读书之韵”

活动一:了解朱子,进入情境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论语》中的六则,这节课我们继续聆听《古人谈读书》(生读课题)。

师:这是古代圣贤在跟我们谈读书呀,充满崇敬地再读(生读课题),让我们带着敬意一起学习朱熹谈读书。关于朱熹大家有哪些了解?

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朱熹资料。

师:是的,朱熹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集大成者,他编写的《童蒙须知》是古代社会影响极为广泛的启蒙读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古文,就选自《童蒙须知》。

教师指定学生读课文。

活动二:初读古文,读出韵味

师:同学们,你们在读书中有没有注意到这些词语。这些都是古文中特有的词语,叫作语气词,如果能把它们读好,相信大家读课文会读得更有味道。看——

(播放古人读书视频)

师:好,看了这个视频,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一般古人说话都会用上语气词。

师:那你从古人读书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古人读得很有节奏。

师:那你能有节奏地读一读这一句吗?

生: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教师范读: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全班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注意到了节奏。但读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声断气不断”,听老师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谁再来读读?

学生朗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一字一句,越来越有味道了,注意语气词再延长些,感觉会更好。

★任务三:知学院“读书之理”

活动一:再读古文,读出意味

师:我们不仅要读对、读顺,还要读懂它的意思。现在,大家结合注释,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圈起来。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

师:我发现圈住“余”字的同学很多。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最后一句不太理解。

生2:“岂”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来看看画得最多的“余”字,不少同学把“余”和“尝”圈在一起当成一个词,其实不是的,它们是两个词语,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3:“余”是“我”的意思。

师:记得“余”在古文中是“我”的意思。除了“余”字,古文中还有哪些词语有“我”的意思呢?

(无人回答)

师:其实很多字都有“我”的意思,如“愚”“孤”“予”“吾”等,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不同的字也代表“我”。

师:好了,“尝”字也有很多同学圈了起来。

生8:“尝”字是“经常”的意思。

师:你的理解是“经常”的意思。我们来看看在字典中是如何解释“尝”这个字的。

在字典中有4种意思,你觉得哪一种意思是最符合的?

生9:第三个,应该是“曾经”的意思。

师:对,是“曾经”的意思。在文言文中,有一些字的意思跟我们现在是不同的。古人用“尝”代表“曾经”,我们要注意积累,这也是学习语文的方法之一。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同样有很多同学问到这句“你既到矣,眼口岂不到手?”老师先来问“岂”是什么意思?

生10:“岂”是“怎么”的意思。

师:生10认为是怎么。

生11:我认为是“难道”的意思。

师: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11:因为我把意思带进去,心既然到了,难道眼口不能到吗?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11:反问句。

师:是的,这就是一个反问句。那“岂”的意思就是——

全班:难道。

师:很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全班读最后一句。

师:这些难懂的词语、句子我们都理解了,那谁能说一说这篇文章的大意?

生12逐句翻译。生13、生14补充。

师:太厉害了,非常好,看来大家都读懂了文章。理解了文章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