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声律启蒙三肴其二 教案 小学国学课程.docxVIP

53 声律启蒙三肴其二 教案 小学国学课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声律启蒙》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声律启蒙三肴(二)

教时

45分钟

主备人

丁老师

教学内容

蛇对虺,蜃对蛟,麟薮对鹊巢。

风声对月色,麦穗对桑苞。

何妥难,子云嘲,楚甸对商郊。

五音惟耳听,万虑在心包。

葛被汤征因仇饷,楚遭齐伐责包茅。

高矣若天,洵是圣人大道;

淡而如水,实为君子神交。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能熟读成诵。

2.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形成规范的诵读常规,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3.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对子的妙处,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对子的妙处

了解相关历史典故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音乐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声律启蒙三肴的第二小节。(PPT第1页)

首先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音乐,大家根老师一起跟着音频唱吧。(PPT第2页)

营造学习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二、新授感悟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PPT第3.4页)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

找出文中“ao”韵的字,提示:押“ao”的字就是韵脚,读音要拉长。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内容。(2分钟)

(3)全班接龙读。(2分钟)

(4)小组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读。打快板读、拍手读、自打节奏、唱读……

4、展示读。

5、习古人的读法。平长仄短,声断气连,字正腔圆。

2.图示解读?图文对照,理解字义

通过熟读原文,我们了解了三肴的第二段内容。事物有相对。我们现在来看看图示解读,进一步来了解一下这段内容吧

师:通过展示PPT的图文译文讲解重点的字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

蛇对虺,蜃对蛟,麟薮对鹊巢。(PPT第6.7.8页)

译文:蛇中有一种剧毒的叫作鹿,蛟龙中有一种能吐气成楼阁样子的叫作藤,麒麟出没的沼泽对喜鹊居住的窝。

虺:即腹蛇,剧毒,亦泛指蛇类。

蜃:一般认为是大蛤蜊。

麟薮:麒麟出没的郊野草泽之地。

鹊巢:鹊的巢穴。

风声对月色,麦穗对桑苞。(PPT第9.10页)

译文:风声对月光,小麦双穗是丰年的征兆对桑树根深是国家稳固的象征。

麦穗:旧时以一麦两穗为祥瑞。

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树。

何妥难,子云嘲,楚甸对商郊。(PPT第11.12页)

译文:何妥喜欢以经义刁难别人,扬雄被人质疑而自我解嘲,楚国的城外对商朝的郊野。

楚甸:犹楚地。

五音惟耳听,万虑在心包。(PPT第13页)

译文:所有声音只能用耳朵听,一切想法都要放在心中。

五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微、羽。

万虑:指各种思绪、各种考虑。

葛被汤征因仇饷,楚遭齐伐责包茅。(PPT第14页)

译文:成汤之所以攻打葛国,是因为他们杀死使者抢夺赠送给他们祭祀用的食物;楚国遭到齐国的攻打,是因为他们没有向周王朝进贡祭祀时滤酒用的菁茅。

汤:商汤,商朝开国君王,上古圣君。

仇饷:指杀人而夺去饷赠的食物。

高矣若天,洵是圣人大道;(PPT第15页)

淡而如水,实为君子神交。

译文:圣贤的大道像天一样高远,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般淡泊。

三、历史典故

讲解历史典故,激发兴趣

柳宗元(PPT第17.18.19页)

这个“虺”字说的也是蛇。在古代,草木长得比现在要茂盛得多。这样的环境很适合蛇类生活,所以呀,古人经常能见到各种各样的蛇,就用不同的字来指代它们。

整个广大的南方地区,都是蛇的老家。比如说达达老师是福建人,福建又叫“闽”。你可以看看我们的文稿,“闽”字的写法是门框里头一只长虫。这个虫,指的也是蛇。再比如说,湖南有个叫永州的地方,这里的蛇也特别多。据说在唐代,有一种黑底白花纹的蛇,特别特别毒,咬一口人就不行了。可是这种蛇能用来治病,所以百姓就经常去把它捉来进贡给朝廷。

这蛇不是特别毒吗?怎么还有人敢去捉它呀?永州的百姓不怕死吗?怕呀。可是在百姓们看来,有比死更可怕的事。在古代,老百姓靠天吃饭,收入很不稳定。但是人人又都得给朝廷交税,有时候税交不上,官府就派人来抢东西抵税。可是捉蛇上交的话,一年只要两条就够了。

还有人专门去捉蛇呢,他们就叫捉蛇人。有个姓蒋的捉蛇人,爷爷和爸爸也是捉蛇人,他就说了:“我的爷爷是捉蛇死的,爸爸也是。我现在已经捉了十二年的蛇了,每次捉蛇都很危险,早就把自己当死人了。可是我的邻居们比我更危险,这地方粮食的收成又不好,要交的税又多。一旦交不上来啊,官府的人就要把人抓走干苦力,家里的东西也都抢走。那些被抓走的人不是逃了,就是死了。这么想想,我也就只是每年两次捉蛇的时候遇到危险,怎么比得上邻居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啊!”

这个捉蛇人的故事,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写的。他当时在永州当地方官,知道当地百姓的情况以后,特别同情他们。可是,老百姓要交多少税,是朝廷定下来的,他一个小小的地方官,什么也做不了。他以前就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售后加V wkl436858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