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时效司法解释.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eoplearenotafraidofwalkinginthedark,buttheyareafraidthatthereisnosunshineintheirhearts.勤学乐施

积极进取(页眉可删)

行政诉讼时效司法解释

行政诉讼时效有以下几种规定:第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

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

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在我国,最高法、最高检出台的司法解释对案件的侦查和审

理往往具有指导意义。一般情况下,不涉及案件人们不会主动关

注于两高的司法解释。当然,最高法的司法解释中也不乏有关于

行政诉讼时效规定的司法解释。为您整理了以下这篇有关行政诉

讼时效司法解释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行政诉讼关于时效的规定

任何诉讼程序都包含各种各样的时效制度,行政诉讼也是如

此,主要理由是行政诉讼是从民事诉讼发展而来的诉讼形式,很

多行政争议产生于民事争议或与民事争议有密切的关系,有时解

决行政争议就成为解决民事争议的前提条件。再者,人民法院在

行政诉讼中有时仍然要参照适用民事诉讼的程序及制度,采用民

事诉讼规则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

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

有关规定。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

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

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既是为了有

效保护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效率,也是为了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

法权益。如果对行政诉讼时效不作具体规定或者没有诉讼时效的

限制,其具体行政行为一直或较长时间处于可受追诉的不确定状

态,不仅在证据的取得上有一定困难,增加了案件处理的难度,

而且不利于保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开展,影响正常的行政

管理程序。

行政诉讼时效的起算一般是从行政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

为之日起计算,所谓“知道”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时,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对人行为内容(这里的内容应包括具体行

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及诉权和起诉期限,而非道听途说,

也不仅仅是行政机关简单的决定、批准、审批、处罚内容,这里

的行政机关的内容应当包括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内容,这样行

政相对人才能真正知道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合法,否则就不能视

为相对人知道行政行为内容,如果依照法律规定具体行政行为可

以以口头形式告知,亦必须制作笔录。行政相对人通过非上述途

径而得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不能视为“知道”。所以这种情

况也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的解释:“不属于起诉人自

身的原因”,“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可以把起

诉期限延长至5年的规定,这是解释保护行政相对人诉权保护的

一个具体体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

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

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

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

不得超过2年。”之规定显然说明行政诉讼不适用诉讼时效理论,

当然也不适用时效中断理论,所以此规定不利于公民权利的维

护,无法使公民信服此立法的公正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之规定,

行政诉讼时效应当分为以下两种:

1、一般诉讼时效。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

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

过2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

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2、特殊诉讼时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

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

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

文档评论(0)

152****5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