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简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历程与历史
价值
作者:周之新
来源:《观察与思考》2019年第5期
提要: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粟裕、刘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积极配合
中共中央的战略转移,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和进行武装斗争,创建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作为南
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尽
管在敌人的残酷“清剿”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一度丢失,但纵观其整个发展历程,仍具有重
要的历史价值,例如,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形成了革命“低潮”时的一个局部“高潮”,有力地
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培养造就了以粟裕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民军队指战员,留给了我们担当、
奋斗、亲民、忠诚等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浙西南挺进师革命
作者周之新,男,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丽水323000)。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受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中国革
命遭受了严重挫折,包括中央苏区在内的大部分革命根据地丧失。在此危急关头,为策应中央
苏区主力红军长征,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在粟裕、刘英等人的领导下逐步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
地的建立,形成了革命“低潮”阶段的一个局部“高潮”。
一、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历程
从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浙江,转战浙西南地区开始,至1937年
9月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当局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指战员奔赴抗日
战场。在革命陷入“低潮”的阶段,浙西南地区的武装斗争持续了三年时间。在此期间,依托
粟裕、刘英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逐步创立并取得较大发展。纵观浙
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创建阶段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离不开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地区的革命活动。中国工农
红军挺进师从闽北挺进浙江,通过广泛发动群众,逐步开辟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产生和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密不可分。
1934年7月至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为策应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转
战闽浙赣皖地区。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前身即红七军团。红七军团由寻淮洲任军团长、乐少华任
政治委员、粟裕任参谋长、刘英任政治部主任,全军团共计6000余人(含突击补充的2000多
名新战士)。①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前,为“吸引蒋敌将其兵力从中央苏区调回一部到其后
方去”②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中共中央决定红七军团北上进入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区域。为减
少北上阻力,1934年8月1日,红七军团正式宣布对外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
名义活动。此后,红七军团一路转战闽浙赣皖地区,极大地促进了上述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红七军团与方志敏、刘畴西率领的红十军会合,合编为红十军团。但此后在皖南
谭家桥和江西怀玉山战斗中红十军团遭国民党重兵包围,大部牺牲或负伤,只有800余人突围
出来。
1935年1月底,突围部队接到苏区中央分局③的指示,以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
红军挺进师,由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进入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根
据地,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打击、吸引和牵制敌人,保卫闽浙赣地区和邻近的根据地,并从战略上
配合主力红军的行动。”④在这一指示下,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开始向浙西南进军,着手创建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1935年4月,在庆元县斋郎地区,挺进师利用有利地形,和闽浙两省保安
团及地主武装3000余人展开激战,毙、俘敌500余人,赢得了挺进浙西南的关键一仗,打开了
进入浙西南地区的通道。
此后,围绕建立苏维埃政权,创建新的根据地,挺进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为了争取
群众支持,挺进师积极争取以松阳县人陈凤生、卢子敬为代表的“青帮”群众的支持,每到一
地,即公开提出“打土豪,开仓济贫,帮助群众战胜饥荒”的口号。在此基础上,挺进师在浙
西南地区初步站稳了脚跟。
(二)发展阶段
从1935年5月至1935年9月,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各方面建设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这一过程中,为进一步扩大挺进师的影响,建立更为稳固的革命根据地,挺进师围绕组织建
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