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docxVIP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1前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逐渐成为主流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等待回答2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这反映了等待回答3西周时“一人踏荆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相关选项4炎帝神农氏从黄帝时代开始,就成为古代官方的祭祀对象当今很多地方的地名仍与炎帝有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逐渐成为主流。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运动的推动 B.宗法观念的增强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百家争鸣的推动

2.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这反映了()

A.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 B.华夷观念的逐步淡化

C.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 D.国家版图的基本奠定

3.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

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

C.郡县制的普遍确立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炎帝神农氏从黄帝时代开始,就成为古代官方的祭祀对象。当今很多地方的地名仍与炎帝有关,如陕西宝鸡神农镇、湖南炎陵县、湖北神农架等。这体现了()

A.宗法分封制度影响深远 B.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

C.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 D.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5.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和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本质上都是封建化改革。两场改革都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者共同的影响包括()

①强化了小农经济

②推动了移风易俗

③打击了没落贵族

④促成了国家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商鞅受李悝“尽地力之教”的影响,主张不但要人力尽量去发掘地力,而且还要尽量把人力挖掘出来。他两度颁布分户令,通过不同方式把家庭析分为最小单位。商鞅改组秦国家庭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移风易俗,促进民族交融 B.重农抑商,限制贵族特权

C.扩充民户,增加财政收入 D.转型社会,建立君主专制

7.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下列措施中,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是()

A.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B.废井田,开阡陌

C.限制贵族特权 D.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制

8.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秦国自变法以后,他就变成了六国中新的土地所有者反对旧领主的堡垒。自孝公以后,秦与六国的斗争,就是新旧土地所有者的斗争。历史发展的原理决定了这个斗争的结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初见端倪 B.秦与六国间存在文化心理对立

C.商鞅变法奠定秦统一的基础 D.封建土地制度弥合了民族矛盾

9.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而孟子建议齐宣王“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的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

A.各国的现实统治存在着差异性 B.传统礼乐制度受到冲击

C.民众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D.各国变法重视人才储备

10.“圣人意味着什么?人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对此问题某派思想家认为,“复归于无极”“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人要想达到这种状态,必须“学不学”。下列符合该学派思想的是()

A.克己复礼 B.清静、无为 C.民贵君轻 D.兼爱、非攻

11.孟子提出“人之有德也,劳焉如仁”;墨子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两者都()

A.提倡仁德 B.重视劳动 C.崇尚安民 D.追求公平

12.先秦时期有“削木为線”(鲸,支撑钟的木质结构)的故事,描述了匠人从“斋以静心”到选材再到完成的制罅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达到去功利、去智巧、去我的地步,然后才能入山林、观天性,“罅成,见者惊犹鬼神”。该故事()

A.反映了佛家的心外无物 B.映射了尊法敬天的社会理念

C.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 D.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人本精神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出现了以生产商品为主的私营手工业者和专门从事商品经营的商人阶层。所谓“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这些手工业者在城市里开设作坊,从事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货物贩运和销售的商人队伍。他们有的在城里开设店铺,销售商品,被称为“坐贾”;有的通过陆路或者水路将商品贩卖到各地,被称为“行商”。随着各诸侯国的“通商宽农”政策的实施及彼此互通有无的需要,商业活动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

——摘编自范煜晗《战国时期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初探》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市场上都陈列着来自各地的珍奇物品,一些地方出现了“通流财物粟,无有滞留”的形象,“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逐渐形成。这些商品交换和流散的聚集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中心或商业都会,有的随着经济和交通的日渐发展,甚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摘编自林燕《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