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16.1《赤壁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够鉴赏文章中的与语言特点、音的特点。

2、思维提升与发展: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景角度和抒情角度进行对比,感受其写景的异同,感受本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

3.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激发联想和想象,欣赏化境诗意和哲理。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苏轼旷达超脱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直面人生挫折与困难。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诵感受文章的韵律和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与作者情感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分析并理解文章中情、景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法

1.意象分析法

2.诵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周学校举行了十大歌手比赛,你最喜欢哪一位选手?(学生畅所欲言)

本周学校开展“文人评选活动”,请为苏轼投票并写一段推荐词。

(二)小组活动讨论

1.任务一;分析第一段具体字、句,用一个词总结,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引导:(1)第一段主要写的赤壁的什么?明确:景物。(意象)

(2)之前我们也学过赤壁景观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全体背诵。找出两篇的意象,并分析作者的心境,填写下列表格。

表格1:赤文和念文意象对比

(借景抒情手法)

《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意象

清风、水波、月色、东山、

白露

大江、乱石、惊涛、雪浪

意象特点

恬静幽美

雄奇壮阔、气势磅礴

作者心境

舒畅、怡然自得

洒脱、旷达

板书:清风、水波、白露、水波

PPt展示: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齐读,分读,感受苏轼畅快之意。

总结:通过第一段看到得意的苏轼

板书:得意

2.任务二:分析第二、三段具体字、句,用一个词总结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引导:(1)诗人泛舟如此之乐,为何后面悲伤了?

A)来自所歌之词:桂木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溯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心中的美人啊,你却在天之一方。“美人”意味着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才华横溢的他正值壮年,遭此厄运。荒僻之地,困守黄州的现实,而此时,在“天一方”的“美人”,就成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追念。因此只能发出悲叹:“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找学生朗读歌词段)

师:此时的伴奏声响起了。我们都能听出伴奏的洞箫传来的是凄凉的,悲伤的声音。

B)来自所吹之箫;找出描写箫音特点的段落。(学生朗读箫音特点段)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感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无穷尽。

学生朗读感叹人生短暂悲情段。

师问: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答:因赤壁景,想到了曹操,进而想到自己自己不得志。

总结:从第二、三段看出失意的苏轼。

板书:时间须臾。

3.任务三:分析第四、第五段的具体字句,可以看出怎么样的一个苏轼?

引导:(1)第三段客人处于悲伤消极的情绪,苏轼这是开始助人为乐了,开始劝解客人,苏轼通过哪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生:水与月的变与不变;自然界的取与不取。

板书:水与月

变与不变

自然界

取与不取

PPt展示、学生朗读:“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师问:学生有何人生启示。不设标准答案: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总结:从第四、五段可以看出旷达的苏轼。

4.总结艺术手法

第一段借景抒情,由景入理,是“情境理融合”的艺术手法。

板书:情境理融合

5.任务四:为苏轼写文人推荐词。

过渡语:苏轼经过种种劫难,想通了伟大与渺小本是一回事。执迷也罢,超脱也罢,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无论是多伟大的先贤都无法做到“挟飞仙遨游,抱明月而常终”,因此他才能在精神上占据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1)现在我们根据他的经历和心态为他写一篇推荐词。这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范本,给大家2分钟时间仿写。

(2)学生分享苏轼推荐词

(三)作业布置

1.为苏轼写一篇文人推荐词;

2.如果你是苏轼,你会如何劝慰客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高中一线教学,可提供高中各个学科的授课资料,高考复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