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税收制度及其对现代税收治理的启示.docx

西汉税收制度及其对现代税收治理的启示.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

西汉税收制度及其对现代税收治理的启示

一、西汉税收制度基本架构:税、赋、役

综合考虑征收对象、征收形式和支出范围三个方面的因素,西汉的税收可分为税、赋、役三大类,前两种是政府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税主要采用实物形式向社会产品征收、用于保障政权运转的“一般预算”收入性质的各类税收,包括田租、藁税、假税、商税等;赋主要以货币形式向人口和财产征收的各类税收,包括口钱、算赋、算车轺、算缗钱等;役则是以兵役、劳役等形式向国民进行的力役征收,在西汉后期可以折为货币征收。

(一)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足食

按照政府支出的领域不同,西汉的主体税收被分为“税”和“赋”两类,税主要包括田租、藁税和工商租税(包含假税、渔税、商税等)。

田租,也称“田赋”,虽然名字包含“赋”,但从制度上讲,西汉的田租并不属于“赋”的范畴,而属于税的范畴。西汉的田租大部分时间保持“十五而税一”的税率,税收负担不到7%。如《汉书·食货志》所言:(高祖)“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汉文帝时期,文帝接受晁错建议,减半征收十二年田租,之后又免征田租一年,这些都是临时性减免政策;汉景帝以后,田租减半征收成为永久性制度安排,变为“三十而税一”。在田租之外,还有一种征收实物的税收,名为藁税,也称“刍藁”,这一税种继承自秦朝的刍藁制度。西汉初年,刍藁征收禾秆草料等实物以供兽食;到西汉末年,刍藁从征收禾秆草料逐渐演变为折色钱币。当然,西汉的刍藁之税往往与田租并免,即“或令半入,或以实除”。事实上,西汉建武二十二年,中元元年,元和二年,永元四年、九年、十三年、十四年、十六年,延平元年,永初四年,延光三年,永建六年等年份,均对刍藁颁布了减免征收法令(吕思勉,2005a)。

西汉的国用,以田租为主。而工商租税收入规模较小,作为皇帝私库收入供给宫廷支出。《汉书·食货志》提到,“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人,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不领于天子之经费”。西汉的工商租税主要有三种。第一,山泽之税,谓之“假税”。所谓“假税”,是指政府将山泽园池等假与(暂时授予)民众,民众在获得山泽园池使用权的生产过程中获得收益(产品)后,向政府缴纳的税收。但西汉一般都将山泽之产假与贫民,因而很多时候都免征假税。第二,海渔之税。渔税,实际上是一种类似田租的税收。西汉中央政府将海视同田,并向从海中捕鱼的行为征税。西汉为了征收渔税,专门设置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配置了相应的吏员。如《后汉书·百官志五》记载,“有水池及鱼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渔税”。第三,商税。西汉的商税,都是征收实物形式的产品,主要源于国家对盐铁酒等商品的垄断制度。汉武帝为了解决开边拓土的财政来源问题,对盐铁酒等商品实行垄断专卖制度,即所谓“榷盐铁”。这种商税实际上相当于国有企业上缴的财政收入,包含着两种性质的收入:一种是国家基于政治权力对盐铁酒等产品征收的税收;另一种是国家基于经济权利对盐铁酒实行专卖的利润。

(二)赋:充府库,供车马,以足兵

西汉税收的第二来源就是赋。所谓“赋”,就是以人口、财产等为征税标的、主要以货币形式征收、用于国防军事等用途的各类税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人口为征税对象的税收,名曰“口钱”“算赋”,实质上相当于近代以来的人头税;另一类是对车辆、财产开征的税收,在本质上相当于现代的财产税,主要包括算缗钱、算车轺。

西汉的赋,大致分为两种——算赋与口钱。算赋自汉高祖四年开征,征税对象为15~56岁的国民,征税标准为每人每年120钱,即“一算”。算赋的支出用途定位于“治库车兵马”,即用于军事、战争等国防开支。口钱自汉武帝时开征,其征税对象是3~14岁的国民,征税标准为每人每年20钱。口钱的支出定位于“以食天子”,即用于皇帝的日常开支。后来,汉武帝出于开边拓土、四方攻伐的需要,又将征税标准提高3钱,即每人每年23钱,“以补车骑马”,为王朝的军事战争需要提供财力支持。为了鼓励婚育、减少百姓依附豪强,西汉政府还就算赋出台了惩罚性政策:一是对不婚的适婚年龄女性加征四倍;二是对商人和女婢加征一倍。从总体上看,西汉“赋”的税率水平远高于田租,加重了普通老百姓的负担;从财政筹资的效率看,这种简单粗暴、标准统一的直接税有效地实现了国家财政目标,有力保障了国家统治能力;从国家战略的目标看,这种税收制度的差异化、惩罚性措施,足以发挥鼓励婚育的作用,并为减少“没籍为奴”的社会问题提供有力的激励。

此外,西汉在武帝时期,为了满足不断扩张的财政支出需要,对车辆和存量财产开征了新的税收。这种新的税收政策,总体取向是打压商人,对商人苛以重税。一是算车轺。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开始征收算车轺,“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对商贾的车船按其拥有量征收从量税,但税额标准是普通吏民的两倍,即普通吏民每年每辆车1

文档评论(0)

Tony5301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版权、知识产权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