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NUMPAGES1
穿越地心,需要多久?
穿越地心,需要多久?我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曾经写过一部小说叫《地球大炮》,其中的南极庭院工程在漠河与南极之间挖了一条贯穿地球的弯曲隧道。
小说中还提到,如果从中国挖一条笔直的隧道,另一头的出口将是阿根廷。
如果从这条笔直的隧道跳进去,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从另一头蹦出来呢?刘慈欣写道:
贝加纳来了兴趣:
让我们看看:
我跳进去后会一直加速,虽然我的加速度会随坠落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确实会一直加速到地心,通过地心时我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加速度为零;然后开始减速上升,这种减速度的值会随着上升而不断增加,当到达地球的另一面阿根廷的地面时,我的速度正好为零。
如果我想回中国,只需从那面再跳下去就行了,如果我愿意,可以在南北半球之间做永恒的简谐振动,嗯,妙极了,可是旅行时间让我们计算一下吧。
沈华北打开电脑。
计算结果很快出来了,以地球理想的平均密度,从中国跳进地球隧道,穿过直径一万两千多公里的地球,坠落到阿根廷,需42分钟12秒。
快捷的旅行!贝加纳高兴地说。
是的,42分钟12秒,这是科学家过去一致认同的简单估计,也是每个物理学的学生都要做的习题。
不过最近,有一位较真的科学家经过更精确的计算,从这个42分钟里又减去了4分钟,把答案变成了38分钟。
也就是说,只需要花38分钟,你就能从另一头的阿根廷跳出来,也就是北京到天津一趟动车的时间啊。
这篇论文发表在3月的AmericanJournalofPhysics期刊上。
物理老师之所以喜欢让学生们做这个习题,是因为它既涉及牛顿万有引力,又涉及一种简单但重要的简谐运动。
学生们需要计算,掉入隧道的物体所受到的引力如何随着下落高度而变化。
为了计算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做出一些不那么切合实际的假设。
我们假设:
地球像一个台球一样,密度是均匀分布的,每立方米大约5500千克。
在这种前提下,当你跳进隧道时,你受到的引力与你距离地球中心的距离有关。
这是因为,当你不断下落时,位于你脚下的地球物质在不断的减少,而位于你头顶上的物质对你则失去了影响力。
这时,学生们使用的模型称作壳层定理。
扩展阅读:
壳层定理(ShellTheorem)是古典重力学上的理论,其可简化重力于对称球体内部和外部的贡献,并且在天文学上有特别的应用。
壳层定理最先由牛顿在所推演出来,其阐明了:
1.球对称物体对于球体外的重力贡献如同将球体质量集中于球心。
2.在对称球体内部的物体不受其外部球壳的重力影响。
在这个模型里,由于你下落时受到的引力与你和地心的距离成比例,你会在这个隧道里来回穿梭,就像上下蹦跳的弹簧,也像来回晃动的钟摆。
这个模型在教学中很好用,正是因为它是一个简单的简谐运动。
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壳和地幔的密度较低,而究生AlexanderKlotz开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开网友提出的一些物理学问下。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地(PREM,Preliminaryr虑了一系列的地球性质,中,地球密度并不是一成千克/立方米,而在637在地核的边缘(距地心3是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地球的密度并不是而地心的密度较高。
所以,加拿大麦吉尔大开始思考,能不能建立一个更加准确的模型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不过他经常在redd问题,也许就在灵光乍现的一瞬间,他决定地球质量分布,Klotz决定采用初步参考referenceEarthmodel)。
这个模型基于,包括弹性、衰减、密度、压力和万有引力成不变的,而是随半径而增加,比如地表的密1公里深的地核,密度升高到13000千克3500公里处)有一个密度的突变。
基于这是均匀分布。
地大学的物理学研型呢?Klotz说,dit网站上回答定要重新计算一考地球模型于地震数据,考力。
在这个模型密度低于1000克/立方米,并个模型,Klotz得出了结论:
落入地球隧道的物体,从另一边弹出来的时间是38分11秒,短于均匀模型预言的42分12秒。
Klotz还发现,如果我们假设物体下落过程中受到的万有引力恒等于在地表所受到的引力,那么答案会变成38分钟整。
这种引力恒定的假设,需要地球的密度符合特殊的分布随深度逐步稳定增加。
当然,这种假设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地核的密度实际上是较稳定的,并不会随着深度变化。
那么,为什么引力恒定假说得出的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21和22和23节税权与纳税人权利.doc
- 第1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doc
- 第16章 急性中毒的护理_0.doc
- 电话拜访客户礼仪和技巧.doc
- 汇编1139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68期-抓基层党建工作总结、加强作风建设工作情况报告汇编(3篇)112.doc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12.docx
- (13篇)2022年度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汇编.docx
- 汇编1165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总结、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报告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2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最近下载
- 大运河—我们身边的世界文化遗产课件.pptx VIP
- 建筑工程基桩承载力静载检测技术规程.pdf VIP
- 走美杯五年级竞赛专题课二-题目.docx
- 企业碳中和目标规划方案.docx VIP
- 港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套资料.doc VIP
- 2023北京八十中初一(下)期中数学(教师版).pdf VIP
- 小升初英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2019.pdf VIP
- 22G1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docx
- 2020年8月自考03293现代谈判学试题.doc VIP
- DBJ 53T-50-2022云南省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验检测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