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docx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

?

?

骆语辰

(陕西理工大学经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当前社会环境由于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造成专业与就业不对口,供给与需求不符在一定程度上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也是加剧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结构失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70-02

一、当前大环境对大学生就业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教授都阳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结构调整将面临越来越紧迫的挑战,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问题也日益显现。”经济结构调整必然产生对人力资本的新需求,而现有的人力资本及劳动力水平能否适应当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依旧是个未知数。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结构性失业这一问题也已经浮出水面,依旧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波动。

(一)产业结构调整,结构性就业失衡凸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也对劳动力结构、就业量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GDP相对构成中,第一产业从1978年到2006年呈急剧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发展较为平稳,第三产业服务业呈上升态势。从绝对数量来看,我国的劳动力净增36247万人,其中19724万人都被第三产业吸收。第三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强、体系庞杂的产业群,更好地发展生活服务业这就要社会分工细化,寻求更加丰富的可服务项目。

从我国的总体形势观察,目前我们正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一方面,科技进步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少,导致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另一方面,“空巢老人”这一社会现象也说明了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非农领域流动,并且规模不断壮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共有2400万城镇劳动力需安置,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共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按照当前形势,必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传统行业的退化减少了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而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又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前提是,大学生必须要充实自己的内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这一发展。

(二)不均衡的人口增长格局影响就业的供应量。

通常国际社会把15~64周岁列为劳动年龄人口,而我国则分性别规定男性16~60周岁、女性16~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人口也是我们的劳动资源的主力军。从社会发展来看,人口数量由于处于出生与死亡的不断变动中,由人口总量所制约的劳动力资源量和就业者供应量必然要相应的发生变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的数量直接影响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供应量。据资料显示,2014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136782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71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总的来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呈上升增长的趋势,就业压力始终较大。未来十几年16岁及以上人口的规模始终较大,总量在9亿以上,2013—2020年将超过11亿,并呈增长趋势。劳动年龄人口基数大,高峰持续时间长,对人口就业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求职就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更何况是没有文凭和学历的求职者。雇主在初步了解求职者的基本情况时,往往只能通过个人简历。如果求职者想让自己在能够在众多竞争简历中脱颖而出,一个好的文凭就是首要条件。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有的用人单位对单位人员使用标准没有实际考虑的盲目增加,追求高消费,高等教育。结果是人才浪费,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缺乏人才培养机制的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后想要快速的发挥其作用,创造价值。所以,比较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再动手实践方面没有作为。所以不聘用应届毕业生,也不想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花废在对毕业生的入职培训上。

(四)高校的就业指导机制尚未完善。

就业指导在我国依旧是欲语还休,并没有全方位、高水平扎实地开展起来。就业指导是对一个客体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检测、分析、汇总,对课题的兴趣爱好、能力、个人特质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比较,并结合社会特点、职业认知,为职业生涯做出最好的规划。2015年烟台部分大学表示在过去五年中是明显供给大于需求的专业,其中不乏有热门专业。大学生难就业,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所学专业在就业市场上供大于求。热门专业就业遇冷显示了我们目前高校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就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