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大学生实习期身份的法律分析
?
?
李弋强
摘要高校实习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大学生实习期身份的变化,由传统实习模式下单一的学习者转变为企业岗位上的工作者或者企业试用期的员工,这就使大学生可能具有劳动者的身份。本文认为实习期的大学生是否具有劳动者的身份关键在于大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是否形成了劳动关系,大学生的身份与劳动者的身份并不必然冲突。
关键词实习劳动者劳动关系
:D920.5:A:1009-0592(2009)10-087-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院校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习。由于院校本身受实践场地、教学设施设备限制,很多课程实习被安排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这就形成了教师带队企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形式。同时由于就业压力的缘由,很多高校都会提前半年结束校内课程学习,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以就业实习的名义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实习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学生实习期权益常常受到侵犯,近年来这种侵权事件所产生的纠纷越来越多,已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一、实习的含义与现状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实习的解释,实习是指“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①笔者认为,实习原本的含义是实践性学习,是学生理论学习的延伸。
学校对学生的教学类型有两大类,一类是文化知识、理论知识的系统教学,即理论教学,主要表现形式为课堂讲授。另一类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即实践性教学,主要表现形式为实习。在传统上我国大多数院校在教学安排时,更重视理论教学,学校一般都是将理论教学放在前面,而将实习环节安排在最后,时间不长,有时仅仅具有象征性意义。传统实习模式下学生或者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或者由学校指导教师直接带队去企业实习。学生的角色是学习者,受到学校的直接管理,只是学习的地点不在教室而在企业。企业常常安排实习学生在一些非重要的岗位实习,安排的工作是一些辅助性工作。学生在企业中不能实际做出贡献,有时还需要企业派员指导学习,占用企业资源,因而这种实习模式往往学校需要向企业支付实习费用。但是,随着近些年来高校的发展,学生实习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同于传统实习形式的一些新的实习形式。
一是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一种全新的实习模式,实习的时间较长,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岗位上工作。学生在实习期有正式的工作岗位,由企业负责管理和指导,在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完全能够胜任企业中的工作岗位。而且企业也会根据学生提供劳动的多少支付一定的报酬。顶岗实习模式下企业对学生的工作安排、薪酬发放、人员管理和普通员工基本没有区别,因此学生在企业中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同时也是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建设者。
二是就业实习。近些年由于就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毕业后求职压力增大。很多院校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完成教学计划,然后安排学生实习与求职一并进行。大量的学生利用这段时间,通过学校或者人才市场进入实习单位。这些学生从学籍管理上讲,尽管仍然是学生,还要等半年或者一年才能发放毕业证,这期间还有的学校要求学生提供实习总结报告,但这种将实习和求职连在一起进行的实习,不再是那种单纯意义上的实习了。学生进入实习单位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实践经验,更多的是在实习期展示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以期获得正式签约的机会。而用人单位也是根据招聘录取条件来挑选部分学生进入单位,进入单位后,完全按照单位正式职工的管理办法和薪酬待遇来对待,从而对学生进行培养、考察和试用。实际上这种模式下的实习学生已经类似于企业试用期员工了。
综上所述,现在学生的实习形式已经有了新变化,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些新的变化综合分析学生实习期的身份问题。
二、劳动者的概念
对于实习期的学生是否具有劳动者的身份,我们还应当明确劳动者的概念。目前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定义是有缺失的。从现有成文法规定看,我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本条例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
综合上述成文法规定看,目前我国劳动法对于劳动者的界定非常模糊,主要明确了用人单位的范围,而对劳动者的范围没有进行界定,仅仅强调了作为劳动者必须和用人单位形成了劳动关系,方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从劳动法理论上看,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