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基于构式语法框架下“V吃/eat+O”结构的英汉对比研究
?
?
杨柳
摘要:无论国内外,“吃”都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有关“吃”的表达方式。中国的“吃”文化博大精深,汉语中有关“吃”的表达十分丰富;而英语中“eat”构成的动宾结构也是五彩纷呈。基于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观点,对在汉语“吃”与英语“eat”二者的原型义项基础上延伸的多个意义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同时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框架,对英汉“V吃/eat+O(1)”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从而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吃”文化上的差异以及语言表达的认知差异进行解读。本文也可以为外语教学、语言习得和英汉互译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吃”;“eat”;对比;构式;隐喻;意象图式
一、引言
近年来,学者们对构式的研究热度颇高,动词与构式的关系越来越受到诸多的关注。Goldberg(1995:9-19)认为,不同构式中的动词意义基本保持不变,而完整表达式的意义差异多半源于不同的构式。Goldberg(1995)定义构式“一个形式-意义的对子(aform-meaningpair),构式的形式与意义的某些方面不能从构式的构成成分或者其他已有构式中得以预测”,在其构式语法框架下,本文将对汉语“吃”与英语“eat”构成的结构进行类别划分,从而分类整合,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且依据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中的意象维度刻画该构式的意象图式(image-schema)。
二、英汉“V吃/eat+O”构式的对比研究
(一)构件谓词“吃”和“eat”的语义变化
1.汉语“吃”的典型义与延伸:
《现代汉语词典》中“吃”的第一义项为“把食物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这一解释也恰好反映了汉语“吃”在众多意义范畴中的原型性(prototype),符合我们经验常识中的典型“吃”行为。在认知理论中:食者(“吃”这一动作的施事)必须是具备消化、吸收、排泄等新陈代谢功能的生物;食物(“吃”这一动作的受事)即为可被食者消化、吸收的可食用之物。通过“吃”事件的常规关系,并且以我们对现实经验的总结与逻辑推理,经过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形成了抽象且稳定的意象图式。
Taylor的语义链理论指出多义词的意义A和意义B因共享某些特征或具有相似性而发生关系,意义B又反过来成为变化源,进一步延伸出新的意义C,同理,意义C又延伸出意义D和E,从而形成语义链(Taylor1989:108)。之后国内众多学者对于汉语“吃”的语义延伸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董为光(1995)认为“吃”的引申链可能是“进食-以某种方式吃-消耗-吸收-耗费-处于某种生活状态或依靠某物-惯于接受某种对待-遭受不愉快的事”;王寅(2001)则认为“吃”的语义链为“为了生存而吃-进口、进入、收入、获利-受到、遭受-耗费-损失、消灭”。语义链模型勾勒了“吃”的多义范畴,虽然经过历史的万千变化与锤炼,“吃”的语义盘根错节,但是其最初的原型义项一直是“吃”的主线条,形形色色的延伸义均以其第一语义为核心,由于社会发展、认知差异以及概念隐喻等多个因素影响,不同路径受制于迥异的认知机制,从而延伸出的意义也各有千秋。
2.英语“eat”的典型义与延伸:
《新世紀汉英词典》中对“eat”的解释为putfoodinyourmouth,chewitandswallowit(将食物放进嘴巴里,咀嚼并吞咽下去),该解释与汉语“吃”的原型义如出一辙,体现了“吃”这一文化本源的同根性。然而英语中“eat”也由其原型义衍生出诸多意义:1.useup;2.bother;3.consumegreatquantitiesof;4.corrode等等。
3.英汉“eat/吃”由原型义到衍生义的形成机制:
对于汉语“吃”与英语“eat”二者由原型意义到诸多衍生意义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间不乏多种影响因素,而在此中隐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因此,本文以隐喻作为二者(“吃”“eat”)意义发展变化所形成的重要原因。隐喻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建构语言,而且是我们认识世界、组织思维方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隐喻涉及到语义的迁移,而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是意义迁移的基础。因此,在隐喻的观点下,汉语“吃”与英语“eat”都在把食物进食的动作作为源域的基础上,从而形成各式的隐喻说法。由于汉语“吃”的应用更加广泛,变化更灵活,在此,以“吃+O”为例进行隐喻概括分析(穆永岩:221):
(1)依赖是“吃”
“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逐渐延伸出“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的含义,例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