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时62 表达技巧(二)——准确判断,分析效果.docxVIP

课时62 表达技巧(二)——准确判断,分析效果.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5/NUMPAGES20

课时62表达技巧(二)——准确判断,分析效果

1.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

2.注意辨析易混修辞手法。

3.掌握主要表现手法的特征与效果。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

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断魂。把它们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分为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如梦令》中用“绿”和“红”分别代“叶”与“花”,写出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作者的伤感情怀。

反问

用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双关

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

表达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朗、下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有情。

互文

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惊”“鸣”互文,正确的翻译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词的意境更显丰富幽美。

叠字

重复使用同一个字。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叠音词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

二、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烘托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使烘托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第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点染

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

运用点染法,会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明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

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乐府民歌《江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一个典型。

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纷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想象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赋予抽象的事物以形体,使平凡的事物显得奇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对比

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揭示矛盾,对比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