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沪科版(湖南)(2019)信息技术七上活动一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沪科版(湖南)(2019)信息技术七上第一章第一节活动一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内容列举:
1.信息的定义及特点
2.信息的分类与作用
3.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
4.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
5.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实例分析
6.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8.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信息意识: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计算思维:引导学生理解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素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利与弊,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提高信息素养。
4.合作交流: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5.创新创造: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信息的定义、特点及分类,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信息。
②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传递、接收和处理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信息传递模型。
②信息技术的利与弊分析,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
③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能力。
④信息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介绍信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生活中信息传递的实例,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信息技术的价值。
4.实施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参与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和演示文稿,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信息传递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详细内容: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场景(如手机短信、社交媒体信息、新闻报道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15分钟)
详细内容:
①介绍信息的定义、特点及分类,通过实例说明不同类型的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讲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包括通信、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变革。
③分析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编码、传输、解码和接收等环节,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信息传递的原理。
3.实践活动(10分钟)
详细内容:
①学生分组进行信息传递游戏,模拟信息的产生和传递过程,体验信息传递的各个环节。
②每组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方案,如制作一个信息传递的小动画或设计一个信息传递的APP界面。
③学生展示自己的信息传递方案,并解释设计思路和所采用的技术。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详细内容举例回答:
①学生讨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带来了便利,又可能带来哪些潜在问题。
②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信息素养,例如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
③学生探讨在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如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举例说明在哪些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
5.总结回顾(5分钟)
详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传递过程以及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和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整个教学流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讨论深入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信息的定义、特点及分类,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信息,并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应用这些信息。
2.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能够列举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了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编码、传输、解码和接收等环节,能够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一节 质量 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docx
- 鲁科版(五四制)生物七年级上册4.2.2 消化和吸收教案.docx
- 人美版(北京)八年级美术上册《第四课 设计改变生活 纸板的创想——坐椅设计》教学设计.docx
- 第二课 经济全球化 教学设计 (5).docx
- 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7.3 软式排球 教案.docx
- 山东教育出版社心理健康教育六年级下册《换个想法换种心情》(教学设计)-.docx
- 宁夏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1.3.2 个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教学设计.docx
- 外研版(2019)必修 第一册Unit 5 Into the wild Understanding Ideas---The Monarch’s Journey 教学设计.docx
- 第五章 第1节《人口与人种》课时1 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docx
- 在运用中学习——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6《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
-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7.1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同步教学设计).docx
- 算法的概念及描述教学设计.docx
-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3 探索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教学设计.docx
- 沪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黑龙江省 教案.docx
-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五节 《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教案.docx
-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教案().docx
- 家居安防--智能报警器 教案.docx
- 牛津译林版(2020) 必修第二册 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 Welcome to the unit教案.docx
-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案.docx
最近下载
- 常见的临床药师培训学习汇报.ppt
- 言语行为和翻译.ppt VIP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作业设计.docx
- Hive数据仓库应用教程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医院培训课件:《传染病防治法》.pptx
- 幼小衔接的拼音试卷十套打印版.pdf VIP
-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符号》 课件.pptx VIP
- 规范《DBT29-222-2014-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资料管理规程》.pdf VIP
- GB_T 22890.1-2024 皮革 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反复线压缩法(透度计法).pdf VIP
- DB34_T 4324-2022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加固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