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在确保轻量化作业内容的前提下,构思新颖性作业形式,创新趣味性作业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最终达成化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双减”;初中化学作业;化学核心素养;化学实验
“双减”政策背景下,减负增效是各学科作业设计的主要方向。初中化学知识框架庞大且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初中化学教师更应加快作业质量与内容的创新变革,设计新颖的作业形式,有针对性地补足学生的能力短板,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设计前置性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前置性作业是初中化学作业的一种创新设计形式。趣味性与探索性兼具的前置性作业,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助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养成积极探索的品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为例。该课时以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意义以及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为主要内容。考虑到学生对化学符号以及元素组成还未十分熟悉,笔者通过创新化学作业的设计形式,布置相应的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通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尝试自主探索化学式和化合价的书写方式。
笔者依托教材中“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等内容设计了前置性作業,初步创设化学符号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写出答案,详细描述每一个字符背后的化学含义。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进入前置性作业所构建的情境中,主动分析疑难,得到结论,从而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学会提炼知识内涵,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前置性作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如有学生提出:“老师,我在之前的化学作业中,描述了符号H、2H、H2、2H2各自不同的意义,但是我发现它们只能描述一种物质,如果是氢气和其他气体的混合物该如何用化学式表达呢?”笔者回答:“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注意,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因此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化学式)表示,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则不能用化学符号(化学式)表示。”
再比如,有学生提出关于化合价的问题:“老师,我在课堂学习中知道了氢元素通常显+1价,那课前作业中的H2,里面的氢原子也是+1价吗?”笔者解答,-1价的氢元素一般是金属氢化物;0价就是氢气单质;最常见的水、甲烷等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则是+1价。
在前置性作业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完善了相关知识体系。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与侧重性,教学效率更高。可见,前置性作业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成化学课堂教学目标[1]。
二、设计实验型作业,掌握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参与化学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对化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可通过创新化学实验形式,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为例。该课时主要指导学生了解制取氧气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化学式。氧气的制备方法与性质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模块,在后续的学业性测试中均有涉及。因此,笔者将氧气制取实验与作业设计相融合,布置以氧气制取为主题的实验型创新作业,让学生借助教材以及相关资料,预习氧气的制备方法与相关的化学原理,并进行实验计划的构思与撰写,描述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详细说明实验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这样做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验规划能力,加深学生对氧气制备实验原理的理解,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课堂上,笔者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方案,学生回答:“通过阅读教材和查阅网上与氧气制取相关的资料,我将采取分解过氧化氢的方式制取氧气。我的实验计划是,往试管中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原料,把燃烧的木条伸入试管,直至木条停止燃烧,以此判断试管内的氧气完全消耗;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溶液,按照正常流程,溶液应会出现带有气泡的化学反应;等到反应停止后,再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复燃则能佐证氧气的产生。”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笔者予以适当的牵引与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变化,绘制相应的实验曲线,完成最终的作业任务。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学生能够深入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并掌握分析数据和绘制图表的技巧,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见,教师可将化学实验融入作业设计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作业设计原则[2],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素养,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与独立思考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化学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