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数学思考》课件.pptVIP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数学思考》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思考

解决逻辑推理题问题常用什么方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1)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找规律(2)列表法解决逻辑推理问题(3)用“等量代换”法解决问题(4)用几何知识进行简单的说理课后作业知识梳理深化知识拓展延伸1复习目标2课时流程

用“等量代换”法解决问题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找规律数学思考假设法排除法列表法解决逻辑推理问题

1、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找规律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根据规律,你知道12个点、2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吗?请写出算式。想一想,n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两个点能连1条线段,也就是说每两个点之间都能连1条线段。可以从2个点开始,逐渐增加点数,找出能连成线段条数的规律。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如下图中的h。点数增加条数2345总条数1()()()()361015

观察表格发现:从2个点开始,以后每增加1个点,这个点和原来的每个点连成1条线段,所以原来有几个点,就会相应增加几条线段。即:1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0条2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条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条)

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6(条)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10(条)从而找出规律:有几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就是几之前的所有()之和。自然数

规范解答: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1+5)×5÷2=15(条)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7=(1+7)×7÷2=28(条)12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7+8+9+10+11=(1+11)×11÷2=66(条)

规范解答:20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18+19=(1+19)×19÷2=190(条)

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n-2)+(n-1)=(1+n-1)×(n-1)÷2=(条)答:6个点可以连15条线段;8个点可以连28条线段;12个点可以连66条线段;20个点可以连190条线段;n个点可以连n(n-1)2条线段。

对应训练1.现有黑色三角形“▲”和白色三角形“△”共200个,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如下。▲▲△△▲△▲▲△△▲△▲▲……则黑色三角形有()个,白色三角形有()个。10199

2、列表法解决逻辑推理问题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这是一道逻辑推理题,解决这种问题常用的方法是()法和()法,有时利用()、()等方法,可使推理简便。排除假设画图列表

方法一:列表法。用数字“1”表示到会,用数字“0”表示没到会。ABCDEF第1次111000第2次010110第3次100011

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D.E、F同班;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E同班;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确定,A只可能和D同班。从第一次到会情况可看出B可能和E、F同班,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和F同班,从而可知C和E同班。

方法二:排除法。从A考虑,由第一次和第三次到会情况,可知A不和B、C、E、F同班,所以A和D同班;从B考虑,由第一次和第二次到会情况,可知B不和A、C、D.E同班,所以B和F同班;从而可知C和E同班。

对应训练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参加一次数学竞赛,赛后,他们四人预测名次的谈话如下:甲:“丙第一名,我第三名。”乙:“我第一名,丁第四名。”丙:“丁第二名,我第三名。”丁没有说话,最后公布结果时,发现他们的预测都只对了一半,请你说出这次比赛中甲、乙、丙、丁四人的名次。甲第三,乙第一,丙第四,丁第二。

3、用“等量代换”法解决问题()是指把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等量代换

△、□、○、☆、◎各代表一个数。(1)已知△+□=24,△=□+□+□。求△和□的值。一个△等于3个□的和,把△+□=24中的△换成□+□+□,得到□+□+□+□=24,即4×□=24,所以□=6。把□=6代入△=□+□+□中,可算出△=6×3=18。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等式两边仍然相等,这就是

文档评论(0)

133****9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