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堂(统编版).pptxVIP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堂(统编版).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崔颢黄鹤楼

导入说到唐诗,我们头脑中会闪现出许多或汹涌奔腾或静谧甜美的画面,说到唐代诗人,我们就会想到有“诗仙”之称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可是你知道吗?有一个人的一首诗,曾经让才华横溢的李白佩服之至,并为之搁笔,那就是崔颢所作的《黄鹤楼》。这首诗究竟好在哪呢?今天,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了解相关文化常识,理解诗歌大意2.赏析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3.结合诗句内容梳理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分析诗歌写法特点

作者崔颢(hào),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代表作有《黄鹤楼》、《渭城少年行》、《行路难》等。其诗作风格分期比较明显,前期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期漫游各地,随军出塞,诗风变得雄浑奔放。

写作背景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写作背景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江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当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而成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它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又十余次被重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公元1884年,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的。

黄鹤楼图片

黄鹤楼图片

c朗读诗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c读懂诗意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离开只剩下,仅留下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巧用典故,仰视,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象。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扣题,由神话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返回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用典,紧承首联,仙人,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写出岁月不再,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吊古伤今。以(人去楼空)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物是人非,令人惆怅。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精读品味前二联写法与普通律诗用词有何不同?首联的“空”意为“空空荡荡”,“只有”强调空间上的虚无,重在写景。颔联的“空”意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重在抒情。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岁月易逝的感慨,给人一种孤寂惆怅之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诗中“黄鹤”一词再三出现有何妙处?“黄鹤”一词回环唱叹,使诗的前半部分具有了上扬奔放、回旋不尽的飞动感,又有“悠悠”“历历”“萋萋”等叠字呼应,构成一种畅快洒脱、舒卷自如的韵律美。

c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分明的样子香草,古时常用于比作愁思草木茂盛的样子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

c赏析: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那里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上面绿草如茵,这就是鹦鹉洲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具有色彩缤纷的绘画美。作者游目骋怀,直接勾勒黄鹤楼外的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五彩斑斓、形象鲜明,一联诗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

c颈联千古绝对

绘画美,明丽如画。

二、对仗工整,富于音乐美。作者妙用“历历”、“萋萋”两个叠音词,使诗句声音清朗、音律和谐,吟诵起来,犹如轻歌慢板。以生机勃勃的明丽之景反衬凄楚之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故乡黄昏中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考情与学情,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