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往事依依》教案

◎文化自信:认识文学作品对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梳理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重点)

◎审美创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情感。(难点)

一、导入新课

童年时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阶梯,是萌发的第一茎春芽,对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你们现有的人生旅程中,已经留下了一串串成长的脚印。大家都有自己的童年回忆,被称为人民教育家的于漪老师也有自己的成长回忆。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走进她的成长生活。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解文题,扫障碍

◎文题解读

本文标题是《往事依依》,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童年往事,说说你对这个标题的理解。

标题表明本文是对往事的回忆。“依依”指“十分留恋”,表明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深的留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作者简介

于漪(yī),1929年生,江苏镇江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家。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文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2019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徜徉”“雕镂”“搜索枯肠”等重点词语。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2.目标任务二:理情节,知整体

◎浏览全文,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点题,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下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7):文章的主体部分,深情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

第三部分(8):结尾由事入理,回忆美好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并呼应开头,再次点题。

◎于漪老师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多,成就斐然,这与其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分不开。在本文主体部分中,于老师回忆了哪几件往事呢?这些往事给她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和影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下表。

阶段

主要事件

感受

影响

小时候

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

①______________

启发“我”的形象思维

童年

读《千家诗》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

②______________

初中

①______________

深深感动,深受感染

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老师谆谆教导

铭刻在心

④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乐在其中,身历其境(津津有味)②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③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诗歌④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和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听国文课、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教师小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围绕“读书”分别选取了看画、读诗、听课等事件进行叙写,且各有侧重。可谓线索明晰,选材精当。

◎为什么这几件事“仍历历在目”?

这些往事都与“读书”有关,不仅在当时带给“我”很多乐趣,而且对于“我”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读书,不仅启发了“我”的形象思维,也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还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3.目标任务三:析人物,明影响

◎作者在写两位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1)原文: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赏析:运用了动作描写和正面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老师朗诵时摇晃的动作和学生的感受,生动地写出了老师朗诵时的沉浸、陶醉及对学生的影响。

(2)原文: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赏析: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凝注”写出了老师教学时的专注神态,富有深情;学生的“鸦雀无声”“被深深感动了”从侧面表现出了国文老师的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

◎结合文章内容,梳理这两位老师上课的异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老师

国文老师

代课国文老师

都是国文老师

所教内容

宋词(古)

现代诗(今)

都是抒情诗词,作者都是爱国诗人

诵读课文的特点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动作

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

都采用诵读法,都深入人心

学生们的感受

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学生都被深深感动

学生都深受感染

对“我”产生的影响

从此喜欢读辛弃疾的词

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这样安排是否重复?有何作用?

不重复。虽然都是写国文老师入情入理讲课的情形,但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也不同,对同学们及“我”的影响更不一样。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