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BM3U9Seeingadoctor授课反思心得
沪教版《牛津英语》系列教科书是一套体系完善的教材,书中内容也是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螺旋式上升的,此外,本套教材还可以很好地让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本身来挖掘自身的能力。《牛津英语》五年级下册这本书的内容与三、四年级内容有些相似,但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其“广度”与“深度”层面都有所延伸,其谈论的话题也愈加广泛——从家庭、学校再到社会和大自然,从谈论当下再到畅想未来。
本次执教的课程是《牛津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三模块第九单元第一课时Seeingadoctor(看医生),就医问题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热点话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此颇感兴趣。英语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语言与语言之间的转换的过程,即阅读输入和口语输出才是王道。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于是本课设计的出发点就从疫情期间的就医流程到选择医生,从疾病种类再到其相关注意事项,环环相扣,每一个情节都与现实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所以,本节课我选择用文本再构的方式来重新诠释课文。
原始的对话:
经过文本再构后的对话: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以听说交际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所以,再构一个真实情境下的对话对于学生们来说更加生动切形象,仿佛是在现实生活中外国人的真实交流状态。既然是再构,那就是在原对话所体现的重难点基础之上进行改编,可以说是既能够很好地将原文复现,还能够让学生们只要“伸伸手”后者“踮踮脚”就能够达到五年级学生应该有的高度。然后,由整进再到整出,学生们不会因为一些教学细节处的学习而觉得对话变得散乱。从先开始整体听对话,再到听完回答问题,然后再从教师精讲,到整体听完再回答问题,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这是一个让学生们从不会,到基本明白,再到完全听懂且掌握的一个循序渐进且必经的过程。但是,教师的精讲仅限于”看内科医生“,还有看其他医生,例如牙医、兽医等,是需要学生自己探索和琢磨的,教师起到的是“授之以渔”的作用,而不是“授之以鱼”。
当精讲结束之后,就到了“对分”环节。这是一个当堂对分的部分。学生通过老师讲解,在视频会议时,可以对于课堂中的学习进行一个巩固和操练。将自己已经学好的再构文本和书中原文本进行分角色朗读。并且在作业上,也会出现“帮考亮”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老师课堂中的“渔”来“钓”自己组内的“鱼”,这样下一次课前就可以进行隔堂对分的成果展示和教师点评。
其实,上完课后,我自己也有一些想法。在备“看医生”这节课之前,确实是准备了超级多的新授知识,也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可以一下子接受这么多新的词汇。在上这节课时,自己的确讲得酣畅淋漓,甚至觉得有些地方是不是可以再拓展一些,再丰富一些。但是,当讲完之后,兴奋的神经渐渐平静下来,当复盘这一节课
时,发现自己“多虑”了!说实话,一节课教师精讲的部分只有20-30分钟,学生们不可能每分每秒都完全跟住老师的节奏,毕竟这不是面授课程,难免会有溜号走神的现象。教师总是希望把这一母话题之下的诸多甚至是全部子话题全都“灌输”给学生,希望他们一口气吃成胖子,把这一个话题全都吃透,现在看来有点“揠苗助长”“贪心不足”了。因为,从操练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得到,有些学生是不可以完全将老师课上的对话与同学配合下来的,那么也就是说,知识一堂课给得太满太多,学生无法吸收,如果想马上出成果几乎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讲,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在备课环节上出了问题。
我们都知道,备课是授课前最最重要的环节,备课并不是字面上理解得那么肤浅。备课,准备学生要学的课。这样理解,可能会更加明了。备课除了备教材,最最主要的就是备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心理承受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教师备课需要的考虑的。我的这一节,大概除了自己讲得很畅快、内容很生活很充实之外,为学生考虑的确实是少了一些。其实通过这样一节课,对自己的备课和授课也有了新的认识。毕竟对分课堂里强调的也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更多的要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新的“大陆”。作为青年教师,还有很多路需要自己摸索,既要“站在巨人肩膀之上”,亦要开拓和创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