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在学习的过程中,突出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现实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将每一步计算与解决具体问题融合在一起,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础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但在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具体应用中,需要学生学会借助几何直观多角度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学过程
1.导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审题习惯
解答应用题的识别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对应用题的题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对其中的主要内容、重要语句、关键数据、主要条件能够识别出来。因此让学生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至关重要。在课堂之初,让学生在观察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的过程中,把认为重要的话或者是词读成重音或圈画出来,并用缩句的形式显示题意,找到已知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为后续分析数量关系做好铺垫。
2.自学环节——数形结合方法建构解决问题模型
在自学环节,引导学生利用示意图、线段图、平面图等图形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和数量关系。学生可以通过提取数学信息、抽象成图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得出来不同的解题思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分步算式改写为综合算式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连除、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及其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
吴卫东教授曾说过:“问题解决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数形结合是把数学问题中的运算、数量关系等与几何图形或图像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使数与形各展其长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从而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学生在独立的思考探索中,会用多种方式把题中的信息表达出来。
3.研学展学环节——梳理提炼解题思路,关注数量关系分析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很多人认为“问题解决”的教学只要学生会做习题就行了,可以不讲数量关系。其实不然,如果学生弄不清楚数量关系,就不可能从纷繁复杂的情境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只有学会了分析数量关系,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时,才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答。因此在学生讨论与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配以具体形象的解题思路图,突出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提炼,要求学生用“先根据……求出……再根据……求出……”等这样的语言来梳理数量关系,看似简单,事实上恰恰是梳理和提炼解题思路的拐杖,它能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的解题思路,让隐性的解决问题策略显性化。更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评学练学环节——夯实知识、提高解题思维
本环节让学生在更广泛的情境中解决类似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巩固所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释算式意义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师生进行知识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不足与改进
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方法一:200÷2÷4=25(本),先算200÷2,表示平均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再算100÷2,表示每层有多少本书。
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方法二:200÷(2×4)=25(本),先算2×4,表示2个书架一共有8层,再200÷8,表示每层有多少本书。
还有的学生出现了“200÷4÷2”的做法,单单根据题目的文字信息无法给出很好的解释,课堂上教师没有予以很好的引导。课后我据此进行了反思,如果学生根据下面的图示来解释,那么这种做法也是合理的(如图),即将2个书架的同一层“打通”,看成一大层再进行解题计算。
因此,在学生有不同于常规的做题方法时,要给其分析明理的时间,教师加以引导,利用好课堂生成,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视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