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层次对收入阶层的影响及其时期差异性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CGSS2006—2018年的数据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大学毕业生在收入上的差异。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学历者相对于未取得高等教育学历者、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相对于大专学历者,在收入阶层上处于较高层次,但受不同时期就业市场供求状况影响,以上两种相对收入阶层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渐递减。因此,应继续普及高等教育;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等教育要优化调整布局;大专层次高等教育要发挥特色优势;要继续推进市场化进程,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关键词:高等教育;收入阶层;时期差异;大学生就业;多值Probit模型
自1999年国内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迅速攀升,在不到20年间便连续跨越15%与50%两道门槛,使中国高等教育在四分之一世纪内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普及化的转变,接受高等教育对于适龄青年已不是难事。但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讨论屡屡引发热議,大学生尤其是非名校大学生已不再是百姓心目中的“天之骄子”,高等教育对于个体的经济价值开始受到质疑,这引发了学界对高等教育如何影响个体收入的思考。
学界研究高等教育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往往从高等教育收益率、收入差距等角度入手,基于收入阶层视角的研究较为少见。收入分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分化与利益差别的真实状况[1],是划分社会阶层的重要标准。那么,高等教育层次对个体收入阶层有何影响,对于在不同时期毕业的群体,高等教育层次对个体收入阶层的影响是否具有异质性,这些问题尚待解答。
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2018年数据,在依据个体所完成的最高学历确定其高等教育层次,并依据个体年收入确定其收入阶层后,运用多值Probit模型分析高等教育层次对个体收入阶层的影响及其时期差异性,并对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高等教育对个体收入的影响
学界在研究高等教育对个体收入的影响时,高等教育收益率是主要切入点。高等教育收益率衡量的是高等教育学历给个体带来的经济收益,是明瑟所提出的教育收益率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基于扩展的明瑟收入方程来计算[2-3]。与高等教育收益率相比,本研究以收入阶层为切入点,不同点在于高等教育收益率评估了受教育年限作为一种投资的回报率,侧重于经济效率层面的分析;收入阶层评估了完成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对进入各收入阶层概率的影响,侧重于经济公平层面的分析,有助于研究高等教育在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此外,高等教育层次相对于受教育年限,在充当衡量高等教育的数量指标时具有一定优势。徐国兴指出,以受教育年限作为衡量高等教育的数量指标明显带有美国高等教育的痕迹,因为高等教育的入学、退学和再入学在美国既容易又普遍,在中国既不容易又不普遍,所以在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时,高等教育层次更适合作为衡量高等教育的数量指标[4]。
学界较少关注高等教育层次对个体收入阶层的影响,仅仅是在研究教育层次与中等收入阶层的关系时,涉及到了高等教育层次与中等收入阶层的关系。李春玲运用二值Logit模型研究中国中等收入阶层成长的个体影响因素,发现与未上学或小学学历者相比,高等教育学历者更可能进入中等收入阶层[5]。李媛和黄应绘运用二值Logit模型研究教育对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的影响,发现受教育程度和年限对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有正向影响,大专以上学历者进入中等收入阶层的概率更高[6]。以上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对高等教育的关注不够,对大专学历者与本科及以上层次学历者的收入阶层差异少有研究;对收入阶层的划分不够细致,仅着眼于中等收入阶层,未涉及低收入阶层与高收入阶层。
(二)收入阶层的划分标准
研究高等教育层次对个体收入阶层的影响,须明晰收入阶层的划分标准,划分收入阶层的两种基本思路分别是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7-8]。绝对标准是指按照年货币收入的绝对数值划分收入阶层,往往针对特定年份的收入数据来制定。而中国经济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9],因此绝对标准的不足之处在于,针对特定年份的绝对标准即使根据物价指数作出调整,也无法客观反映未来年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水平[10]。
相对标准是指按照居民年收入的分位数与平均数及其倍数划定各收入阶层的分界点。根据各收入阶层的比重是否可变,相对标准可分为两类:一类将各收入阶层的比重保持不变,另一类将各收入阶层的比重设为可变。后者由于其灵活性强更常被学界采用,如李培林选择中国城镇家庭年人均收入线作为参照基准,将年收入大于等于参照基准2.5倍者定义为高收入阶层,将年收入小于等于参照基准0.5倍者定义为低收入阶层,将年收入大于低收入阶层上限且小于等于参照基准者定义为中低收入阶层,将年收入大于参照基准且小于参照基准2.5倍者定义为中等收入阶层[11];田丰将个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0浙美版三年级的上册美术试卷及答案.docx
- 2021-2022学年北京市大兴区五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答案与祥细解析.docx
- 【14页】数字媒体艺术职业生涯规划书 (2).pdf VIP
- 药品安全监管“四个最严”解读课件.pptx VIP
- 2024年二建继续教育-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1、及答案.docx VIP
- 某地产经典12《安装预埋工程技术质量标准交底》模板 .pptx
-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pdf
- 三星离心式空压机资料课件.ppt
- 一种镁合金商用燃料电池牵引车供氢系统框架.pdf VIP
- 新型化合物黄铜矿(CIGSS)光伏特性及其在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