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题型分类突破】微专题02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2025年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学案(含答案).docxVIP

【高考题型分类突破】微专题02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2025年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学案(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版)

微专题02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是指空间图形中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是不确定的,是一类可变的开放性问题.由于位置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解题时容易遇到困难,常规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可能不太适用.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转换能力,能够多角度分析问题.

最值(范围)问题

典例1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ABC中,BC⊥平面PAC,PA⊥AB,PA=AB=4,且E为PB的中点,AF⊥PC于点F,当AC变化时,三棱锥P-AEF体积的最大值是().

A.223 B.2 C.423

方法总结:

将待解决的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一个变量或多个变量的函数问题,借助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来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此外,用变量表示出立体几何中待求的问题后,也常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方法加以解决.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P为线段C1D1上的动点,则三棱锥P-BCD的外接球半径的取值范围为().

A.294,2 B.214,3

C.414,3 D.74,3

翻折问题

典例2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8,CD=3,AD=53,∠ADC=90°,∠BAD=30°,点E,F满足AE=25AD,AF=12AB,将△AEF沿EF翻折至△PEF,使得

(1)证明:EF⊥PD.

(2)求平面PCD与平面PBF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

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2,AD=23,将△ABD沿BD折起,得到三棱锥M-BCD,如图2,其中△MBD是折叠前的△ABD,过点M作BD的垂线,垂足为H,MC=10.

(1)证明:MH⊥CD.

(2)过点H作MB的垂线,垂足为N,求点N到平面MCD的距离.

动点轨迹问题

典例3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AA1=1,点P满足BP=λBC+μBB1,其中λ∈[0,1],μ∈[0,1],则()

A.当λ=0,μ=1时,AP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π

B.当λ=12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使得A1P⊥

C.当λ=1,μ=12时,平面AB1P⊥平面A1

D.若AP=1,则点P的轨迹长度为π

方法总结:

方法总结:

(1)几何法:根据平面图形的性质判定.

(2)定义法:转化为平面轨迹问题,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判定或用代数法计算.

(3)特殊值法:根据空间图形线段的长度关系取特殊值或特殊位置排除.

已知P是边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表面上的动点,若直线AP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为π4,则点P的轨迹长度为()

A.32

B.22+π

C.22(4+

D.22+π

参考答案

微专题02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考向1最值(范围)问题

典例1C

【解析】在三棱锥P-ABC中,由BC⊥平面PAC,得BC⊥AC.

又AB=4,所以AC2+BC2=AB2=16.

由题意可知V三棱锥P-AEF=V三棱锥E-PAF=13·S△PAF·BC

因为BC⊥平面PAC,PA?平面PAC,所以BC⊥PA.又PA⊥AB,AB∩BC=B,AB,BC?平面ABC,所以PA⊥平面ABC,所以PA⊥AC.

又AF⊥PC,所以△PAF∽△PCA,

所以S△PAFS△PCA

又S△PCA=12·AC·PA,PA=4

所以S△PAF=32AC

所以V三棱锥E-PAF=163·AC

设AC=a,0a4,则BC=16?a

所以V三棱锥E-PAF=163·a

令m=a2+16,易知16m32,则V三棱锥E-PAF=163·(m-16)(32-m)

令x=1m,则x∈132,116

所以V三棱锥E-PAF=163·-512

令f(x)=-512x2+48x-1132x116,

由二次函数f(x)=-512x2+48x-1的性质知,当x=364时,f(x)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

所以V三棱锥E-PAF的最大值为163×122=423,故三棱锥P-AEF

培优精练C

【解析】

如图,连接AC,BD,且AC交BD于点E,易得E为△BCD的外心,连接A1C1,B1D1,且A1C1交B1D1于点F,连接EF,易知EF⊥平面BCD,∴三棱锥P-BCD的外接球的球心O在EF上.

设△PCD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连接CO,CO,OO,则OO⊥平面PCD.由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的棱BC⊥平面CC1D1D,得OO∥BC.

又E,F分别是BD,B1D1的中点,∴OO=1.

设△PCD的外接圆半径为r,三棱锥P-BCD的外接球半径为R,则R2=1+r2.

设PC1=x,x∈[0,2],则S△PCD=2=12PC·PDsin∠CPD

∴1sin∠CPD=PC·

又r=CD2sin∠CPD=

∴r2=(x

设f(x)=(x2-4x+8)(x2+4),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