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3课 点、线、面 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3课 点、线、面 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3课点、线、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点、线、面》是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3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了解它们的形态特点、变化规律以及组合方式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通过对生活中、艺术作品里点、线、面的观察、感受、体验与创作,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为后续美术学习奠定基础。教材中呈现了大量生动有趣、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实例,涵盖绘画、雕塑、设计等多个领域,贴近学生生活且极具启发性,便于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清晰认识点、线、面的基本形态特征,如点的大小、形状,线的长短、粗细、曲直,面的形状、大小等。

了解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及其产生的多样视觉效果,能运用点、线、面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场景、艺术作品,分析、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元素的感知敏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点、线、面构成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点、线、面的形态特点、变化规律及其组合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学会运用点、线、面进行简单且富有创意的美术创作。

四、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创造性地运用点、线、面组合出新颖独特、富有个性与情感内涵的作品。

让学生在创作中精准把握点、线、面的疏密、节奏等关系,以实现理想的画面效果。

五、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图片、视频,以及教师现场示范创作,让学生直观感受点、线、面的魅力与运用方法,化抽象为具体。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艺术情境,引导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使其更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表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教师提前在教室四周布置一些用点、线、面元素装饰的物品,如彩色气球串(点的排列)、彩带(线的舞动)、几何形状的彩色卡片(面的展示)等,营造充满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

设计意图:学生一进入教室,便被新奇有趣的环境吸引,直观地感受到点、线、面就在身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同时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跟着音乐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出点、线、面。比如,轻轻跺脚表示点,快速奔跑表示线,伸展四肢围成一个大圈表示面。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设计意图:以活泼的音乐和互动游戏开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体会点、线、面的动态特征,拉近学生与抽象知识的距离,使导入更具趣味性与参与性。

表演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表演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简单的动作像不像我们美术世界里的一些神奇元素?”引导学生回答,顺势引出课题《点、线、面》。

(二)新授(认识点、线、面)

1.认识点

(1)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衣服上的纽扣、沙滩上的贝壳、盘子里的糖果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画面里都有一个个小小的东西,它们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展示具象的实物图片,便于学生聚焦观察,自主发现点的形态特征——体积小、相对独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

(2)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点明:像这样在画面中面积较小、相对独立的形态,我们就称之为“点”。接着进一步展示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点的图片,如圆形的雨滴、方形的拼图小块、彩色的波点图案等,引导学生观察:“看看这些点,它们除了小,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启发学生发现点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多样的点的实例展示,拓宽学生对点的认知视野,让学生深入了解点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可变因素,感受点的丰富表现力,为后续创作积累素材。

2.认识线

(1)教师播放一段动画视频,画面中有蜿蜒的小路、流淌的小溪、飘动的风筝线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同学们,在这个动画里,你们看到了什么把画面连接起来啦?它们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描述线的形态与带给自己的直观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动态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动态情境中聚焦线的轨迹,感受线的灵动、连续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线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讲解:这些细长、能延伸的形态就是“线”。随后展示不同类型的线的图片,如直线(直尺的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8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