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优化整合历史教学资源厚植家国情怀
摘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内涵之一,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进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树立中华文化自信,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广大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重心和关键,本文尝试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为例,通过优化整合历史教学资源,着重基于“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来认识这一部分内容,合理利用当代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以地方人物为主线,同时还结合时事热点,动态审视当前的历史,挖掘当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领悟其精神内涵,立德树人,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教学资源,家国情怀,立德树人
引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于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拓宽学生对历史研究的认识和视野,提升我们国民的认同感,对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的了解,以及对高中生后续的高等教育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本文试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为例,基于“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的视角来深入地审视这部分教学,探索如何在历史课堂中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让学生面对的不再是生冷硬性的文字,而是去感受到文字背后历史的“温度”。
在(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问题给出如下的阐述:“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怀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学习和探究历史教学应该具有价值关怀,时刻要保持对历史的人文情怀,并且密切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究其根本性的内涵,我们也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中国人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的深情大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展现的一份不懈追求。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提高和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与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真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把握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结合的重要性,穿越时空对话家国情怀
1.充分利用时事热点,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生比较关心时事热点新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将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这些热点新闻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这一原则,在讲授“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的导入部分时,紧密联系时事热点。
当前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在这个危难之际,各条战线的工作者协力战“疫”,有效地控制了国内的新冠疫情。其中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更是居功至伟,贡献突出。涌现出众多有能力、有担当、有毅力的医护人员,尤以钟南山院士为杰出代表。基于此,我选择一段反映抗击疫情、克难攻坚的宣传视频来导入。
2.将历史课堂教学与时事热点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内心情感丰富,已经开始具备了较强的自主意识。但受制于现行教材的编排及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对家国情怀的认知不足。这些兼具时代性与历史性的时事热点既能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更加有利于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全面、客观、理性地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逐渐认识到家庭与国家、社会与个人密不可分,形成对家国情怀的认知。
基于这一思考,在展示了抗击新冠疫情的宣传短视频之后,以钟南山院士的人物事迹为例,一位成长于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经历了旧中国的“积贫积弱”,与新中国的教育一同进步成长,为了祖国的医疗科学进步贡献了毕生精力,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非常时期,他都义无反顾的站在了最前面,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联系到教育对人的重要性,从而展开新课的讲授。
二、合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以人为镜,拉进历史与人的距离
著名的历史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钱穆先生这句话对今天的历史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归根到底,历史教育面向的是具有情感的人,历史教育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而人是带有情感的生物,脱离生硬的文字,将学生带入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活动之中,以达到深层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这也是和当前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有着相当的一致之处。在这一段历史的滚滚长河中,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的命运与这一时期的变迁和发展交相辉映,呈现出一个新时代的脉络,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征,影响了时代的发展。因此在为学生讲授“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的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力图通过鲜活的历史人物的形象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教育历史的发展脉络,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