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2、地位与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
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
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
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
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结果。
3()学生同法操,记下不同人测的结果。数(与单位齐全)
4()思维导向: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得的长度数据不一样?
5()揭示矛盾问题: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和单位都不一样,故量出的长度也不
同。
6()思维导向:要想准确地量出这些东西的长度,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到的工具是尺子。尺子有很多种,课件简介。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
2()这就是我们学生常用的尺子,叫直尺。请你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观察后汇报,课件展示①: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尺子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线,叫刻度线。
长些的线都对应着一个数字,从0到20。还有两个字“厘米”,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补(充板书:单位。板书:厘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
1()在直尺上找:
①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
②交流得出: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