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上 枫桥夜泊定稿.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1课古诗词三首

第2课时《枫桥夜泊》

【课时目标】

1.会写“泊、愁、寺”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重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题读题

播放钟声,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到钟声,你有什么疑问或想知道点什么?

这钟声已经传了千年,你相信吗?以诗为证,出示课件。教师相机解释。学生齐读。

一千多年来的诗篇中都提到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这也是今天我们一起要学习的这首诗——《枫桥夜泊》。(板书题目,指导书写“泊”字,学生齐读)

4.理解诗题:“泊”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在哪儿停泊?(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

5.简单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进士。诗多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设计意图】以千年钟声、诗篇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写作背景,读题解字,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读顺古诗。

(1)学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指导书写“愁、寺”。

“愁”和“寺”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愁”要写得上大下小,“禾”的末笔捺变点,“火”的点、撇要收些,形成避让关系,下部“心”要略扁。“寺”要写得上宽下窄,“土”的竖和“寸”的竖钩要错开,不要对齐写。

2.初解古诗大意,读出韵味。

按节奏读。学生试着划分古诗的朗读节奏。

指名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教师范读。学生试着划分古诗的朗读节奏。

张继为何写下此诗,让他来现场告诉大家,看背景小视频,带着新的感受再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通过听教师范读,划分朗读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诵中,初步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三、品读想象,探究诗意

读了多遍,你能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吗?也可以从古诗中找一个词。

圈点批注写感受。

诗人夜泊枫桥一天行程,劳累应该睡着了。但哪个词说明他的睡眠状态?(愁眠)

给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诗人无眠,那他看到了什么?按照诗的先后顺序分别找出“月落”、“江枫”、“渔火”。

他又听到了什么?找出“乌啼”、“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并进行板书。

诗人看到了“江枫”、“渔火”,听到了“乌啼”、“钟声”?感受到了什么?

品读“霜满天”:什么时候会有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满天的霜?(“霜满天”其实写的是诗人的感受,是诗人身处深秋夜里的一种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天气很冷)

品读“对愁眠”:“对”在这里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愁”在这里指诗人对着江枫、渔火满心愁绪,难以入眠。

引导想象: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月亮逐渐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听到了几声乌鸦的啼叫;感受到霜气降临。

依次板:

所见(蓝色):月落江枫渔火

所听(红色):乌啼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所感:霜满天对愁眠

教师点拨:这两句中“月落、江枫、渔火”画面是静止的所见,“乌啼”写所闻动态,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

过渡语:在这静谧的深秋之夜,诗人还听到了什么呢?

3.品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教师点拨:后两句写诗人听到的声音,以动景衬静景。

理解诗意: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插图,想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诗的大意: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

①教师引导:深秋之夜,诗人泊舟枫桥,久久未能入睡。目睹冷月沉落,耳闻乌鸦悲啼,身感寒霜降临;看渔火幽幽,望江枫隐隐,怎能不使人感到孤独凄凉而愁绪满怀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四、总结交流,拓展阅读

1.小结:创设情境:听——(播放钟声)在这幽冷清凉的深夜,诗人迟迟未眠的时候,寒山寺的钟声突然悠悠地响起,穿过寒霜,飘入船舱,一记,两记……记记撞击在诗人的心坎。下面就让我们在这钟声里,一起再读这首诗。(学生齐读)

2.夜越深,月落尽看不见了,乌鸦的悲啼划破了夜空后也消失归巢了,那满天的霜是看不见的它冷在心上,渔火也熄灭了,江枫也看不见了,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也在暗夜里看不清了,天地之间一片幽暗,就在这时候,你听传来悠悠钟声,(播放钟声)仿佛在对张继说:

文档评论(0)

小学教育之窗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小学教育之窗主要提供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设计定制服务;还提供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及总结的定制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