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版2025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2025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课时教案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

课题

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型

新授课

教材解读

本课接续开元盛世,从唐玄宗开元末年说起,设置“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三个子目。安史之乱终结了大唐盛世,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表明唐朝统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隋唐统一局面结束。联系本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主题定位,结合前面几课的内容可知,本课的转折色彩浓厚——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引发和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把唐王朝拖入衰败的轨道,黄巢起义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安史之乱前,从“贞观”到“开元”,唐朝一路高歌猛进,经济、文化、社会“全盛”,人民安居乐业。盛世何以有危局?这是本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课三个子目内容之间另一隐性线索是地方节度使势力的发展变化,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历史变迁,实质是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的结果。

教学目标

了解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相关史实。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安史之乱对唐朝历史乃至中国古代历史的深远影响。

通过不同类型的典型材料,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培养解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涵养论从史出、史料实证的思维品质。通过对王朝盛衰问题的思考,学会分析和论述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3、思考影响国家盛衰的因素,感悟国家治理中制度建设和忧患意识的重要性,体会国家动荡和分裂的破坏,理解统一的重要性。知道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理解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安史之乱的经过和影响、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本课以张明扬老师的的著作《弃长安》的部分内容作为线索,着重描绘李隆基在位的末期,盛唐自他起,也自他戛然而止,让学生感受到上节课与本节课的落差感,从而激发对本节课的探索激情。)

教师出示独白:(有感情的朗读)

李隆基仓皇离开长安,是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三日黎明,天刚蒙蒙亮,细雨笼罩着都城。

李隆基走得匆匆,随行只带走了贵妃姐妹、嫔妃、皇子、皇孙、杨国忠……高力士,以及亲近的宦官、宫女。至于那些没被通知的宗室贵戚和重臣,就这样被遗弃在长安。

……顿时,宫中哗然,继而整个长安陷入自相惊扰的狂乱中。

——张明扬《弃长安·出长安记》

抛出疑问:李隆基是谁呢?(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大唐皇帝),为何他会“仓皇出逃,弃长安”,抛下他的臣子与百姓于不顾呢?(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第五课:盛世落幕——安史之乱于唐朝衰亡。

出示学习目标及目录:

过渡:盛世何以落幕?和一个官职息息相关——节度使

那什么是节度使?节:旌节。皇帝给予的全权印信;可全权调度所辖地区。唐朝后期节度使集军民财权于一身。本节课我们通过节度使来揭开盛世何以落幕的秘密。

第一子目导入:教师出示独白:(有感情的朗读)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初九,一个寒冷的北地早晨,安禄山带着十五万人在范阳敲响鼙(pi)鼓(战鼓,此处指举兵叛唐的情景)……盛世戛然而止。

——张明扬《弃长安·安禄山的鼙鼓》

揭开盛世戛然而止序幕的节度使——安禄山

(一)一个节度使的叛乱——安史之乱

(1)背景(原因)

过渡:在认识安禄山之前,我们先来把视野拉回到唐玄宗统治末期,看看当时社会之中蕴藏着哪些危机,最终使这样一次如此严重的叛乱能够爆发。

1.自主学习:请根据以下材料,概括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原因)。

材料一:《长恨歌》(节选)(唐)白居易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材料二:玄宗:“朕今老矣,朝事付诸宰相,边事付诸诸将,夫复何忧?”——宋《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三》

材料三: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课本23页【相关史事】

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通过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看出,①唐玄宗统治末期开始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材料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材料五:从713-755唐对吐蕃用兵28次,对突厥用兵1

文档评论(0)

K12教育培训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K12教育十余年,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