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依巴斯汀口服溶液
目录药品基本信息安全性有效性公平性01创新01药品基本信息通用名:依巴斯汀口服溶液。注册规格:120ml:120mg中国大陆首次上市时间:2024年。目前大陆地区同通用名药品的上市情况:共2家全球首个上市国家/地区及上市时间:1989年,西班牙。是否为OTC药品:否.参照药品建议: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
01药品基本信息【疾病基本情况】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约20%的患者伴有血管性水肿。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时间6周。荨麻疹是常见皮肤病,在我国荨麻疹的患病率约为0.75%,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变应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AR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已成为主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AR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鼻病,影响着全世界10%?20%的人口,变应性鼻炎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适应症】适用于伴有或不伴有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和常年性)。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对症治疗。
01药品基本信息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或12岁及以上儿童:每次10ml(10mg依巴斯汀)或20ml(20mg依巴斯汀),每日一次。2至11岁儿童:6至11岁儿童:每次5ml(5mg依巴斯汀),每日一次。2至5岁儿童:每次2.5ml(2.5mg依巴斯汀),每日一次。本品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均可。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或轻度至中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每日剂量不应超过10mg。治疗时间可以延长直至症状消失。
02安全性不良反应情况:在一项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中,5708名患者接受依巴斯汀治疗,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嗜睡和口干。儿童临床试验中报告的不良反应(n=460)与成人中的观察结果类似。下页表格中列出了临床试验和上市后使用以下惯例的不良反应: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偶见(少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十分罕见(非常罕见(1/10,000)以及发生率未知(无法从现有数据中估算)。在大于12岁的儿童中报道的小于1%的不良作用如下:腹痛、消化不良、鼻衄、鼻炎、鼻窦炎、恶心和失眠。在小于12岁的儿童中报道其他小于1%的不良作用还包括:食欲增加、腹泻、皮疹、烦躁、情绪不稳、多动、口味改变以及虚弱。安全性方面优势和不足:依巴斯汀作为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依巴斯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血脑屏障的穿透性低,减少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镇静和嗜睡不良反应较少见。
02安全性系统器官分类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偶见(少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未知免疫系统疾病超敏反应(如过敏反应和血管性水肿)代谢及营养类疾病食欲亢进症食欲增加精神病类神经紧张不安、失眠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嗜睡头晕、触觉减退、味觉障碍心脏器官疾病心悸、心动过速胃肠系统疾病口干呕吐、腹痛、恶心、消化不良肝胆系统疾病肝炎、胆汁淤积、肝功检查异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升高)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荨麻疹、皮疹、皮炎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月经不调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水肿、乏力各类检查体重增加
02安全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组胺药首选二代药物,依巴斯汀可不调整剂量《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年4月第56卷第4期ChinJDermatol,April2023,Vol.56,No.4
03有效性指南内容《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尊麻疹研究中心推荐使用标准剂量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作为慢性荨麻疹的一线治疗,如依巴斯汀。《老年皮肤瘙痒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老年皮肤病学组我们建议老年皮肤瘙痒症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依巴斯汀《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皮肤科分会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老年患者:抗组胺药首选二代非镇静性药物。《中国斑秃诊疗指南(2019)》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近年来,国内外有研究报道一些新的药物或治疗方式对AA有一定疗效,如口服JAK抑制剂、抗组胺药物如依巴斯汀《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国家儿童健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