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菩萨蛮》这首词。
-理解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掌握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体会词中运用的多种艺术手法,如意象叠加、对比、衬托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培养语感。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析词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联想和想象,让学生置身于词的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词中蕴含的作者情感,体会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人生感慨,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能从古典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菩萨蛮》的内容和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
-学习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词中复杂情感的交织与表达,理解作者情感背后的深层原因。
-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局限,从独特的角度理解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加深对词的理解。
2.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知识、重点字词、艺术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词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置身于词的意境中,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众多的诗词体裁中,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唐代词人韦庄的《菩萨蛮》,领略词的独特韵味。
展示一些与江南美景相关的图片,如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粉墙黛瓦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谈谈对江南的印象。提问:在你们心中,江南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江南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描绘江南风光与情感的《菩萨蛮》。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
1.作者介绍
韦庄,字端己,是唐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词风清丽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韦庄生活在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他一生辗转漂泊,饱尝了离乱之苦。这些经历都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2.背景介绍
这首《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时所作。当时中原地区战乱不断,而江南相对安定,韦庄在江南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融入了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和自己在江南的生活感受,委婉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人生的迷茫。
(三)初读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菩萨蛮》,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在范读过程中,展现出词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音乐美。
2.学生跟读
学生跟随教师的范读,逐句跟读,体会词的节奏和韵律。跟读几遍后,让学生自己小声朗读,熟悉词的内容。
3.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菩萨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句,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教师巡视课堂,纠正个别学生的读音错误,指导朗读节奏。
4.指名朗读
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菩萨蛮》,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的优点和不足。评价主要从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情感是否投入等方面进行。通过指名朗读和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朗读技巧,同时也加深对词的理解。
(四)文本解读(20分钟)
1.整体感知
让学生默读《菩萨蛮》,思考这首词描绘了哪些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读完后,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词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答:这首词描绘了江南的美景以及作者在江南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逐句分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讲解尽说一词,表明大家都在夸赞江南好,为下文作者对江南的描绘做铺垫。
-提问:游人只合江南老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是说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好,而作者也觉得自己应该在江南终老一生。
-分析这两句词在结构上的作用,引出下文对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