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养生学;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普遍关怀的一件大事。尤其是伴随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停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着健康,期望着长寿,“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毛泽东:
“基本吃素,饭后百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
佛家养生:晨起未更衣,静坐一支香;穿着衣带毕,必先做晨走;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接客如独处,独处有佛祖;寻常不苟言,言出大家喜;临机勿退让,遇事当思量;勿妄想过去,须思量未来;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就寝如盖棺,离床如脱履;待人常恭敬,处世有气量。
“风趣风趣、淡泊名利、夫妻情深、童心童趣”
“管好你的嘴、喝好你的水、迈开你的腿。”
;《黄帝内经》:“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懂得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否则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
“半百而衰”,就是由于不懂得或不实行养生之道;“尽终其天年”,活到自己应当活到的岁数,就是由于认真实行了养生之道的成果。
以上论述指出了能否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关键,是在于人们与否懂得和实行了养生之道。;;
1月25日卫生部长陈竺宣布,将在全国实行“治未病”工程:他强调“治未病”将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治未病”是中医防止保健的特色和优势,其理念早在数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学蕴藏着丰富的防止医学思想,积累总结了大量的养生保健知识和防止疾病的措施手段,在今天看来也是极具先进性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在名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的汇报中指出了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
原副总理吴仪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提议把“治未病???作为一种课题来研究,可以先选几种中医院进行试点探索。这深入确立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指导地位。;一、中医“治未病”的概念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未病、欲病、已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理论。把擅治未病的医生称为“圣人”、“上工”,这阐明中医对“治未病”的重视程度。;美国的经济最发达,科技手段先进,但医疗危机最深重。美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人均医保投入都是世界第一,但WHO数据显示,其医疗保健效果仅列世界第37位,人均预期寿命仅为第42位。近几年,美国医疗费用不停翻倍,有预测表明,到2028年,美国医疗保健体系将无钱可用!
在我国,仅花在卫生资源上的消耗就到达6140多亿元人民币,可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却年年攀升。
国家“九五”攻关研究表明,在防止上花1元钱,就可以节省8.59元的药费,还能对应节省约100元的急救费、误工损失、陪护费等。;二、中医“治未病”理论
重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大主题。
(一)、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
人们在没有患病的时候,要积极防止疾病的发生。
中医以“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强调重视体质的内在原因,首先提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和“精神内守,病安历来”的养生之道。另首先规定人们“顺应天时,天人合一”,积极消除致病原因,防止或减少它对人体的侵害,就可保证不发病或虽病亦不重。未病先防正是与现代“防止为主”的新医学模式相吻合。它包括着调养精神、体格锻炼、合理饮食、适时养生、科学用药等丰富内容。;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二)、既病防变,治在发病之初。
在患病后来,要积极采用措施防止疾病加重。一般来说,疾病的转变是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简朴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转变途径,做到初期诊断,有效治疗,治在疾病发作加重之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