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docx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

内容预览:

15、古代诗歌五首

一、教学目的

①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纯熟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档次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三、课前预备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珍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二、教学设计

观沧海曹操

1、导入新课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本人事业的最顶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如今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假如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权力,他就能够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通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受骗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本人雄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壮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老师正音。学生带着咨询题,自主学习。

[咨询题组]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表达作者博大的胸怀?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特别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屹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雄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假设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假设”字能够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2、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假设出其里”诗句,诗人将本人这种昂扬发奋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大方,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王湾

1、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兴旺,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而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2、感知内容

3、学生自由朗读,考虑以下咨询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截了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风光。“潮平”,两岸才显得宽敞;“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马上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截了当表达思乡之情。全诗覆盖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4、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么样的情景。假如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么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大概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模样。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由于光“风顺”还缺乏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特别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确实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老师正音,考虑以下咨询题。

[咨询题组]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是初春的风光?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沉醉在美妙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3、学生本人合作探究明确:

[明确]

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数十年中小学教育课件、试卷、练习、学案、教案等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