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1)
一、教学目的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络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二、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三、课前预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本人疑难和感兴趣的咨询题,预备发言材料。
③老师预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造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构造。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地。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地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本人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老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老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拍。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构造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咨询题,老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处理上述咨询题,逐步明确诗歌主旨及构造。
三、板书: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舞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四、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化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化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关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纳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方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老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进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好像“脊梁骨”,是推进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么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化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严重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坚韧。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么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化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处理了以上咨询题,对所学的内容就根本掌握了。老师可依照需求,对以上咨询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纳简单的咨询答方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老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觉,提出咨询题,合作探究,分析、处理咨询题。对独到的发觉和见解应予注重。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五、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预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②接着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二、教学设计
1、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②朗读、背诵。
2、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老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由于有理想而改变了本人,况且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构造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如何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