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春江花月夜》为例
摘要: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利于挖掘诗歌审美元素,创新诗歌教学形式。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增强学生审美创造力。以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文《春江花月夜》为例,从反复吟诵、品读意象和对比阅读三个方面探索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教师要重视诵读技巧的传授,重视引导学生推敲意象,重视群文阅读的设计。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发现、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亦强调,语文课程应“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语文教育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之一,能否顺利在语文学科中开展审美教育,之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尤为重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1.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意义
1.1提高审美鉴赏力
“审美活动以审美需要为动力,以审美体验为基础,它是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高度统一的过程。”古诗词借助含蓄的语言和丰富的形象,营造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意境世界,它的语言、形象、意象都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细品味诗词语言,畅想诗词情境,沉浸诗人心境,感受多种美(和谐宁静之美、奔放哀婉之美等),增强学生美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提高其审美鉴赏力。
1.2增强审美创造力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中,学生能够通过品味诗句、诠释意象、体会意境、感受情感获得审美体验,进而进入对美的感悟和表达环节,这是审美创造活动的需要。审美创造活动不仅考查学生的审美体验,更要求其在获得美感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理解来表达思想,锻炼其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审美创造活动,不仅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鉴赏美,还要唤起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创造欲和乐于交流、积极分享的表达欲,增强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2.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案例
《春江花月夜》选自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为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张若虚以其精湛的笔法,将春之江水、月之皎洁、花之艳丽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美好世界。《春江花月夜》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还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心灵的细腻关系,通过描述江水的广阔和月光的清澈,表达了在现实无奈中的悲伤与孤独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自然的描写,还融合了情感与哲理,使读者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思考人生,品味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总的来说,《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兼具审美、文化、哲学、语言等多重研究意义的经典唐诗。笔者尝试以此为例,从反复吟诵、品读意象和对比阅读三个方面探索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2.1反复吟诵
诗歌教学强调吟诵。通过反复吟诵,学生能更为深入地感受、理解诗歌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留出充足的吟诵时间,使其能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独立思考。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行阅读整首诗,以便感知其节奏和韵律;提醒其在吟诵过程中关注诗句的重音和语调。语调是传递情感的关键手段,在实际朗读中,学生要根据诗歌内容选择恰当的语调。比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要用沉重的语调。在学生反复吟诵后,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来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有效的吟诵技巧。
2.2品读意象
在《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将“月”作为诗歌的核心意象,营造出朦胧且超然的意境,绘制了许多富有审美意蕴的画面。整首诗中,“月”的象征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自然中真实存在的“月”,描绘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美;第二类“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是诗人心中的“大我”精神,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第三类“月”是富有个人情感的世俗意象,展现出一幅既深情又缠绵的景象;第四类“月”是具有普遍价值的意象。在诗的后半段,诗人不再局限于个人情绪,而是将个人的忧伤与悲哀扩展开来,创造出具有普遍情感共鸣的意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味这不同层次的“月”之意象,品味诗的超然美感,体悟诗中蕴含的哲思。
2.3对比阅读
在《春江花月夜》中,诗人通过描绘漆黑深邃的夜晚和无边无际的江水,营造出压抑、迷惘、忧郁的氛围;又巧妙地将“花”“月”这两个光明、温馨的意象结合起来,营造出光影交错的美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使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增效策略探讨.docx
-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及四下计算教学心得.docx
- 儿童血液透析护理要点.pptx
- 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pptx
-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x
- 小儿肺炎的护理.pptx
-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pptx
- 小儿心肺复苏操作标准与流程.pptx
- 小儿液体疗法及输液速度的调节.pptx
- 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