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方山子传教案91451.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山子传教案9145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如异适见矍然等实词,而之等虚词,以及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

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学习运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等方法来解读传记类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方山子这一独特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方山子复杂的情感,感受其对人生的独特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特殊句式。

准确翻译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方山子的人生经历。

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

理解方山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特性以及其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领会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复杂情感和人生感慨,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对人生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培养语感。

2.讲授法:讲解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大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文章主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特立独行的人物,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人生。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名叫方山子的奇人。(展示一些古代隐士的图片或相关视频片段,营造氛围)在苏轼的笔下,方山子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方山子传》。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学成就极高,诗词、散文、书画皆有造诣。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但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方山子传》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当时他政治上失意,生活上也较为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方山子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这篇传记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重点字音:

方山子傥(tǎng)见之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qí)山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zāi)

节奏示例: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四)疏通文意(20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

3.教师集中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

实词

异:与众不同。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适:恰好。例: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见:显现。例: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矍然:惊视的样子。例: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过:拜访。例:余就之饮,未尝问其姓氏。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恨:遗憾。例: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虚词

而:

表修饰。例: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怒马修饰出)

表转折。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而其徒尝教余兵法。(余闻光、黄间多异人与其徒尝教余兵法之间是转折关系)

表并列。例:使骑逐而射之。(逐与射是并列关系)

之:

助词,的。例:此岂古方山冠之遗

文档评论(0)

认真对待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惠州市峰海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300MA54K6GY5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