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越中览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越中览古》。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掌握诗歌中对比、渲染等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培养语感。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历史变迁、盛衰无常的感慨,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当下,把握现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体会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2.教学难点
深入领会作者通过诗歌所表达的对历史兴衰的独特感悟。
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意象中挖掘深层次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内涵。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兴越灭吴的视频片段。
2.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段关于越王勾践的历史故事,谁能简单说一说越王勾践是如何实现复国大业的?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经过多年努力,最终打败吴国,成为春秋一霸。这段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关于这段历史的诗歌《越中览古》。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介绍作者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其作品常常运用想象、夸张、比喻等手法抒发情感,极富艺术感染力。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游览越中(今浙江绍兴)时所作。诗人在游览此地时,目睹了当年越王勾践灭吴后的繁华景象,然而如今却已物是人非,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5分钟)
1.教师范读
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认真倾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
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语调是否合适等。
4.全班齐读
全班学生一起齐读诗歌,要求声音洪亮,读出诗歌的气势。
(四)疏通诗意(8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诗歌,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解决疑难问题。如果小组内无法解决,记录下来,提交全班共同讨论。
3.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讲解:破吴归指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胜利归来。义士指跟随越王勾践征战的将士。尽锦衣意思是将士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翻译: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凯旋而归,战士们都衣锦还乡。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讲解:如花形容宫女容貌美丽。春殿指宫殿。鹧鸪是一种鸟。
翻译:宫殿里宫女如花,充满了整个宫殿,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那里飞。
(五)诗歌赏析(15分钟)
1.分析诗歌内容
提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歌前两句描绘了越王勾践胜利归来时的盛大场面。战士们衣锦还乡,尽显荣耀;宫殿中美女如云,繁华至极。
提问:后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与前两句形成了怎样的对比?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分析:后两句描绘了如今越中宫殿荒凉破败,只有几只鹧鸪在飞的景象。与前两句的繁华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今昔的巨大变化。
2.体会诗歌情感
提问:作者通过描绘这样的变化,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教师总结:作者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盛衰无常的感慨。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荒凉,让人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
3.分析表现手法
提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分析:诗歌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昔日越王勾践破吴后的繁华与如今的荒凉进行对比,强烈地突出了主题,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测测达人试题认证心理学试题部分.docx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pdf VIP
- 医疗质量信息数据内部验证制度.docx VIP
- 面试技巧培训讲义(PPT-159页).ppt VIP
- 粤24GT013 螺锁式连接预应力混凝土方桩.pdf
- 轮机管理 (三级轮机长)考试复习题库资料(360题).pdf
- 2022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道德与法治(政治)试卷真题 (含答案详解,word首发版)+2021年试卷及答案.docx
- 口腔固定修复数字化模型制作技术规范.pdf
- 义务教育版(2024)六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26课 倒车防撞请注意 教案.docx VIP
- 密码学概述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