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
前文内容回顾
差序格局是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以自己为中心,以亲属、地缘等关系为主轴的亲疏有别的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
在用电脑打字的时候发现,《乡土中国》第5章的这个标题,无论是输入“xì”维,还是“jì”维,都能完整地将标题打出来。那里面的“系”字,究竟是读“xì”还是读“jì”呢?
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
学习目标
1.梳理本章节的结构逻辑关系,撰写本章的内容提要,绘制思维导图。
2.能理解并概括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道德特点。;
一、内容提要
先是紧接着第四章《差序格局》的内容,再次强调“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就是
“差序格局”。(第1自然段)
然后讲述“道德”的含义,提出道德的“内容是人和人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依着该社会的格局而决定的”。(第2自然段)
接着,讲述西方团体格局道德体系的特点。(第3~7自然段)
最后,用大篇幅讲述“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特点(第8自然段到结束);
二、把握重要内容
问题一:“团体格局”道德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二:“差序格局”道德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团体格局道德体系特点
①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团体”是先于任何个人而又不能脱离个人的共同意志。;
“差序格局”道德体系的特点
①“差序格局”道德体系的中心是“己”。
每个人都是中心,也就是在以自己做中心形成社会关系网络。
有多少个个人,就有多少个中心。;
②“差序格局”道德体系,从“己”向外推,在社会范围内,构成了两条重要的关系联系线。
第一条:亲属线,相对应的关系是“孝”和“弟(悌)”。第二条:朋友线,相对应的关系是“忠”和“信”。;
③不同的私人关系线都附着相应的道德要求,并因对象与自己关系的不同而不同。;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从“己”出发,跟“自己”有不一样的关系,就会有不同的道德要素标准。;
④“差序格局”中没有超乎私人的统一笼统的道德观念。“仁”只是各种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逻辑上的总和、共相。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①“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中心是“己”。
②“差序格局”道德体系,从“己”向外推,在社会范围内,构成了两条重要的关系联系线。
③不同的私人关系线都附着相应的道德要求,并因对象与自己关系的不同而不同。
④“差序格局”中没有超乎私人的统一笼统的道德观念。“仁”只是各种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逻辑上的总和、共相。;;
四、明晰思路
请各位同学绘制《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章内容的思维导图。
是共相。;
五、课堂总结
在本章中,费孝通先生以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道德体
系与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道德体系作对比,重点阐明了“差序格局”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这个体系中,中心点是“己”。由“己”向外推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在这个体系里面,与“己”关系的不同,有着相应的各种不同的道德要素。这些道德要素并没有一个可以超越私人联系的笼罩性概念。;
中国人独特的“私”的个性,造就了中国乡土社会基层结构的“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中国乡土社会形成了以“己”为中心,“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
思维拓展;
为什么“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是“差序格局”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①克己、复礼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②“修身”个人“克己”的关键,也是达“仁”的关键。
③“仁”是“差序格局”道德体系中道德要素的总和、共相。“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正是达到“仁”的关键所在。
在日常修养品性,待人接物时,思考问题从好的品性出发,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合理的事情,这就能够符合道德要素了。所以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这“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成为了“差序格局”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为什么孟子要说墨家的“兼爱”思想是“无父无君”呢?
“兼爱”思想不符合“差序格局”下的人际关系实际。
“兼爱”思想下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亲疏远近”,没有“差序”。
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具有人伦差序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不是相同的。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在“差序格局”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