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22—
—PAGE1—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方案
一、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8日发布,1995年01月0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94,7:201-202)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为依据.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中医辨证分型:
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卧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咣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治疗
(一)单纯手法治疗
1.适应症
(1)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的椎腰间盘突出症未经治疗者。
(2)以腰痛及下肢放射疼痛或麻木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治疗方法
临床治疗时,我们根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方向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针对腰椎间盘侧方突出的患者,临床查体时局部压痛点位于相应突出椎间盘的侧方,采用方法:
(1)L2/3椎间盘突出
临床症状:压迫腰3神经,疼痛和感觉减低区在臀部和大腿外侧,一般不低于膝关节。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膝反射减低或消失。
方法:坐位定点旋转扳法
以右侧为例,受试者坐于方凳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稍低,助手面对受试者站立,用两腿夹住受试者的左侧小腿及膝部,双手压住大腿根部,维持受试者正坐姿势,以防施术时患者左右转动,术者立于受试者身后,将右上肢由受试者腋下穿过伸向左后方,使右手扣其颈后,将左手拇指置于所定的棘突左侧,使患者向前弯腰并向右侧屈,以后在屈曲位,用右手扶按颈后部,将受试者向右旋转并向右侧弯曲,同时用左手拇指将偏弯棘突推向左侧,当听到一“咔哒”声时,手法即告成功。使用同样的方法再向左侧进行操作。
(2)L3/4椎间盘突出
临床症状:压迫腰4神经,疼痛与感觉减低区为大腿前面、小腿与踝关节的内侧和前面、足背与踇趾内侧。股四头肌萎缩无力,伸展膝关节肌力减弱,膝反射减低或消失。
方法:坐位定点旋转扳法(同上)
(3)L4/5椎间盘突出
临床症状:压迫腰5神经,疼痛位于骶髂关节、髋关节、小腿外侧部并放射到足背及踇趾,感觉减低区为小腿前面及足背部和踇趾处。
方法:立体定位斜扳法
患者健侧侧卧于治疗床上,患侧上肢置于胸前并拉住健侧上肢,肩下垫两枕头,使上身抬高(上身悬空,使脊柱轴线从侧位偏离骨盆垂线)。L4/5椎间盘突出者,双侧下肢伸直,自然前后分开约30°,从而使患者处于以L4/5为剪力中心的侧弯挺腰位;L5/S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患侧下肢尽量曲髋屈膝90°以上,膝部伸出床边,抬高上身,使腰部处于以L5/S1为剪力为中心的侧屈位。然后术者双手掌压住患者患侧臀部的上半部,助手固定患者的肩部(两肩连线与床面垂直),此时术者双手压住臀部向下有节奏地加大压力,使患者躯干部旋转也逐渐加大,这样扳动约5次,术中也可听到脊柱在扳动时的“咯哒”声,表示手法成功(手法过程中注意术者双手用力果断,瞬间爆发即收)。
(4)L5/S1椎间盘突出
临床症状:压迫骶神经,骶髂关节上方、髋关节、大腿与小腿的后外侧和足背部或足底感到疼痛,感觉减低区为足背外侧,腓侧三趾及小腿外侧部。
方法:提拉旋转斜扳法
病人健侧侧卧于诊床上,肩下垫一厚的软枕头,患侧下肢屈膝90°角以上,膝部伸出床边,健侧肢下伸直。患者的健侧上肢由助手从胸前准备向天花板方向拉提,掌心对患者鼻尖,患侧的上肢环抱在头上。术者双手掌压住患者患侧臀部的上半部,助手将患者的健侧上肢向天花板方向拉提,使患者保持上身离床悬空,健侧肢下伸直及骨盆贴于治疗床的架势(脊柱与床面的夹角约350。这样可使患者躯干旋转作用力于痛点)。此时术者以肘压臀向下有节奏地加大压力,使患者躯干部旋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