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五讲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共同特点:代表了文论发展中的哲学化趋势;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均产生于20世纪初期,影响主要在20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开始面临全面危机,为消除这一危机,重建西方精神的可靠根基,现象学哲学家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思想方法,并作了极富启发性的尝试。后起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则接过现象学大旗继续探索。两者在文学研究界的影响造就了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论。现象学(Phenomenology)Hegel——Husserl——HeideggerRomanIngardenMikelDufrenne一、现象学哲学概述现象学哲学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创始人为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论:返回事物本身(丢开通常的思维模式,采用现象学的方法还原),直觉到纯意识的本质或原型,最终发现意识的基本结构——意向性。“现象学还原的方法”三大步骤:一、现象的还原二、本质的还原三、先验的还原(一)现象学哲学思想原点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以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和康德、笛卡尔哲学为主要思想渊源,试图通过现象学方法建立一门严格科学的哲学。他的思想直接引起了一场现象学运动,形成一种以现象学方法为主要特征的广泛的哲学思潮,对整个现当代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可以说,不了解现象学的哲学家,在欧陆哲学中几乎不可能站到思想的前沿。“现象学”就其字面意义而言即“关于现象的学问”,胡塞尔爱说“科学”,所以现象学对他来说就是关于纯现象的科学。“现象学是一门关于现象的学问。”——胡塞尔“它让那显现自身者,以自己显现自身的方式,被从它自己那里看到。”——海德格尔“朝向事情本身!”(“ZudenSachenSelbst!”)(二)现象学哲学背景西方思维方式的变革欧洲科学的危机西方社会文化危机背景一:西方思维方式的变革古希腊的逻各斯logos。西方哲学的理性思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主客体的对立。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中心主义。人是理性的动物:语音中心主义。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背景二:欧洲科学的危机伽利略(Galileo):客观主义。洛克(Lock):知识即经验。笛卡尔(Descartes):主观主义。(我思故我在:Ithink,thereforeIam)圣奥古斯丁(Augustinus):无需寻找,真理就在你心中。——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世界的分裂。背景三:西方社会文化危机世界大战思想危机文化困惑二、胡塞尔现象学(一)胡塞尔其人(E.EdmundHusserl,1859-1938)生平:胡塞尔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普劳斯尼茨,是犹太血统的德国人,现代德国哲学家,现象学的创始人。1876-1878年在莱比锡大学学习物理学、天文学和数学,随后去柏林继续学习,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1884-1886听过布伦塔诺心理学和哲学讲座,并受其影响决心献身哲学。1887-1901任哈勒大学讲师。后来应邀任哥廷根大学的副教授,1906年升正教授。从1916年开始在弗莱堡大学任教直至退休。主要著作有《算术哲学》(1891)、《逻辑研究》(1900-1901)、《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内在的时间意识的现象学的讲演》(1929)(1928)、《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1936)等。时代:胡塞尔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危机的时代,它不是一般的危机或暂时的危机,而是根本的、全面的危机。在胡塞尔看来,这个危机从形式上看是科学的危机,即科学失去了基础;从根本上看却是欧洲人生活的深重危机,也就是西方文明的危机,欧洲人一度稳定的价值系统为各种相对主义的世界观所取代,人们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胡塞尔试图通过为科学奠定基础并探索文明不变的根基来应对这一危机。“我们时代的真正的唯一有意义的斗争,是在已经崩溃的人性和尚有根基并为保持这种根基、或为新的根基而奋斗的人性之间的斗争。”——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二)胡塞尔现象学的思想来源1、西方近代哲学唯理论和经验论之争这个争论古已有之。近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提出了主体性的问题,但马上面临着主客对立这个难以解决的二元关系问题。在笛卡尔的继任者莱布尼兹那里,这个问题表现为“单子说”,“单子”是典型的兼有个别和普遍双重性质的实体概念。康德将唯理论和经验论做了某种意义上的综合和贯通,认为我们去认识世界的这种方式已经为我们认识的对象(也就是现象)注入了本质架构,即所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