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x

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

①通过地图分析,掌握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及城市职能,理解其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

②归纳北京的自然环境(气候、河流)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

2.综合思维

分析北京历史古城格局与现代城市建设的矛盾与协调,探讨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3.人地协调观

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案例,理解北京城市功能优化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4.地理实践力

运用气候数据、城市交通图等资料,设计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可行性方案。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及城市职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

②北京的自然环境(温带季风气候、永定河等河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③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雾霾、水资源短缺)及治理措施。

难点:

①北京古城“凸”字形格局的历史意义与现代城市扩张的矛盾分析。

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情景创设

教师活动:

展示两组对比图片:①紫禁城、四合院vs鸟巢、CBD摩天大楼;②雾霾笼罩的北京vs蓝天下的西山红叶。

提问:“北京为何能成为千年古都?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它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如何守护这座‘双面之城’?”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北京地形图”,列举对北京的初步印象(如“政治中心”“文化古城”)。

(二)新课讲授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教师活动:

(1)地理位置:

①经纬度:大致位于40°N、116°E,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角。

②相对位置:西靠太行山,北依燕山,东南向渤海倾斜,毗邻天津市、河北省。

(2)地形与河流: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②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属海河水系,夏季水量大,冬季结冰)。

学生活动:

(1)在《北京地形空白图》上标注太行山、燕山、永定河,用箭头表示地势倾斜方向。

(2)填表对比北京与西安的地理位置差异:

城市

地形区

气候类型

主要河流

北京

华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永定河

西安

关中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渭河

2.城市职能与历史变迁

教师活动:

(1)城市职能:

①政治中心:国家党政机关集中地(中南海、人民大会堂)。

②文化中心:高等院校(北大、清华)、科研机构(中科院)、文化遗产(故宫、长城)。

③国际交往中心:外国使馆、国际会议(APEC、冬奥会)。

(2)历史格局:

①古城“凸”字形轮廓:明清北京城以故宫为中心,体现“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布局。

②现代城市扩张:环形放射状路网,中心城区与卫星城(通州副中心)协同发展。

学生活动:

案例分析:阅读教材“北京旧城改造”资料,讨论保护古建筑与建设新城的矛盾。

3.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

教师活动:

(1)气候特征:

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秋短。

②气象灾害:春季沙尘暴(西北风携带沙尘),冬季雾霾(燃煤、汽车尾气)。

(2)资源问题:

①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警戒线。

②解决措施:南水北调、节水技术(再生水利用)、限制高耗水产业。

学生活动:

绘制北京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总结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如小麦种植)。

4.城市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教师活动:

(1)主要问题:

①交通拥堵:环路与放射状道路交汇处拥堵严重。

②住房紧张: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房价居高不下。

(2)治理措施:

①疏解非首都功能:迁出批发市场、制造业至雄安新区、天津等地。

②发展公共交通:地铁线路加密,共享单车普及。

(3)京津冀协同发展:

①功能互补:北京(科研)、天津(港口)、河北(制造业)。

②生态共建:联合治理大气污染(京津冀雾霾联防联控)。

学生活动:

设计交通优化方案:在《北京交通简图》上标注新建地铁线路或限行区域。

(三)课堂实践·知识整合

教师活动:

分发“北京人地关系关联表”,指导归纳核心知识:

地理要素

特征与影响

温带季风气候

夏雨冬干→春旱、雾霾问题

政治文化中心

国家机构、文化遗产密集分布

京津冀协同发展

功能疏解→区域经济生态一体化

学生活动:

补充表格内容并分组展示,教师点评完善。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与现代化大都市,需平衡历史保护、城市扩张与生态治理,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生回顾:

完成填空式总结:“北京的城市职能包括____、、,其气候类型是____,治理雾霾的措施有____。”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绘制北京城市职能分布简图,标注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区域。

实践作业:调查家庭或社区中的节水措施(如节水马桶、雨水收集),记录并分析其效果。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一、地理位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zycx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