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古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x

浅谈古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古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适当引用古诗词,是进一步优化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先分析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再据此阐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合理运用古诗词的实践策略。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历史课程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1]。这对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以“文史结合”教学理念为导向,挖掘古诗词的教学价值,合理运用古诗词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古诗词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合理运用古诗词的重要性

1.古诗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广义史料学的角度来说,中国古代的一切文化遗留,无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实物材料,都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史料[2]。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古人们用古诗词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歌咏时代的变迁,抒发自己的情意,使古诗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比如,从杜甫《无家别》的“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可以了解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从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可以了解唐朝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古诗词作为历史的产物,记录了个人经历、社会变迁和群体事件等内容。此外,古诗词的流派,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古诗词的体裁,如五言、七言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为历史学习提供丰富的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古诗词,有利于学生利用史料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提升时空观念。

2.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提到,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通过借助不同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为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学习这首诗时,学生既要联系历史,知道靖康之役后大片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建立南宋,只求苟且偏安,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的历史背景;又要通过对诗句的分析,理解作者借助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以讽刺语言表现愤激之情的手法。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将学习到的古诗词知识迁移到历史学习中,从历史时代背景出发理解古诗词抒发的情感,有助于加深对相关历史的认识,同时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3.有利于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还在于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诗言志,歌咏言。”诗人借诗词抒发情感或是表达观点,使诗词更具历史价值。例如,唐朝诗人罗隐以诗句“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感慨隋朝灭陈朝统一全国的气概,又哀隋炀帝不争、怒其智昏。在教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教师可引入这首诗,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时享乐,万古遗恨,统治者需励精图治才能稳定政局、民生安定。在古诗词的浸润下,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培养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二)当前历史课堂中古诗词运用存在的问题

1.对古诗词的史料价值发掘不足

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到的古诗词大多来自于教材,且他们只把古诗词当作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工具,忽视了诗词中所蕴含的史料价值。此外,部分历史教师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认识不深,甚至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古诗词蕴含丰富的史料价值,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历史教师需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史料价值,充分利用古诗词开展历史教学。

2.难以准确平衡古诗词的文学性与史实性

在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有时过于注重古诗词的文学性,而忽视了古诗词的史实性,进而在教学中偏离了历史教学的本质。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时,常会引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来辅助教学。但是教师会过度强调诗词中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时的雄伟场面和磅礴气势,而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这首诗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以及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导致教学的重心偏移。

3.古诗词的价值引领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事件或是历史人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例如,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中通过“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歌颂了勇于自我牺牲、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然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