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LiCl-KCl熔盐中镧系元素(La、Ce、Gd)离子浓度在线监测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核能作为一种高
效的清洁能源被认为是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核能在产生能量的
同时会产生含有大量放射性核素的乏燃料,因此利用核能的关键是对乏燃料安全有效的
处理。在乏燃料连续电解精炼过程中,放射性裂片元素(特别是镧系元素)因无法准确
监测含量导致其积累,从而影响了锕系元素的回收,阻碍了电解精炼的继续进行。高温
熔体中离子浓度的检测已成为乏燃料后处理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传统的离子浓度检测技
术一般基于采样分析,不适用于高放射性乏燃料的电解精炼过程。电化学技术凭借快速
实时测量并且便于远程控制而引起广泛关注。为此,本文选用典型的镧系元素La、Ce
和Gd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在熔盐中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通过多种电化学测
试方法研究相应电化学参数与浓度的关系。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在LiCl-KCl熔盐中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分别探究了La(III)、Ce(III)和Gd(III)
在钨电极上的电还原过程,均为一步三电子转移过程。在W电极上还原成对应的金属。
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SWV)确立了La(III)/La(0)、Ce(III)/Ce(0)和
Gd(III)/Gd(0)氧化还原电对在W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准可逆反应且受扩散控制。
(2)通过暂态电化学方法CV、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和常规脉冲伏安法(NPV)
2
分别探究了峰值电流、极限扩散电流与浓度的关系。通过比较关系式的相关因子R,针
对不同元素筛选了不同的在线监测方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对于La(III)和Ce(III)的监测效
果较好而常规脉冲伏安法对于监测Gd(III)有较好的表现。
(3)在773K下采用计时电位法测得La(III)、Ce(III)和Gd(III)在惰性W电极上扩
散系数与浓度的关系。通过Tafel极化法和线性极化法(LP)计算了La(III)、Ce(III)和
Gd(III)在惰性W电极上交换电流密度与浓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交换电流密度均随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开路计时电位法(OCP)测试结果发现,在LiCl-KCl熔盐体系
下表观电极电位也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有所改变。
(4)为了监测和辨别多元复杂体系的电化学信号,通过使用CV、SWV、OCP和
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四种电化学方法,对四元熔盐混合物LiCl-KCl-LaCl-GdCl中
33
的La(Ⅲ)和Gd(Ⅲ)在W电极上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GdCl3和LaCl3多组分体
系进行了不同浓度下的在线监测研究,筛选出了可用于对二者的电化学信号进行分辨的
电化学方法。由于在电化学研究中Gd(III)/Gd和La(III)/La比U(III)/U和Pu(III)/Pu的电
化学信号更难分辨,因此也可以为U和Pu的多组分浓度在线监测提供理论支持。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LiCl-KCl熔盐;电解精炼;镧系元素;在线监测
LiCl-KCl熔盐中镧系元素(La、Ce、Gd)离子浓度在线监测研究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andtherapidgrowthofpopulation,theworldsdemand
forenergyisincreasing.Asakindofefficientcleanenergy,nuclearenergyisregardedasa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g和Li含量对Al-Mg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pdf
- MXene改性PEDOT_及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pdf
- Ni_3Al基合金热变形行及高温CO_2腐蚀渗碳研究.pdf
- 玻璃微珠_空心球壳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吸水特性研究.pdf
- 超声辅助激光熔化沉积Ti6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pdf
- 堆芯燃料组件域CFD高效计处理分析与精细流动特性研究.pdf
- 还原氧化石墨烯_聚苯胺_镍)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pdf
- 基于Transformer白质间相互作用预测方法研究.pdf
- CAR-T细胞免疫疗法中细征关联细胞因子分析及其预测.pdf
- CF_PEEK热塑性复合材开孔性能及低速冲击性能研究.pdf
文档评论(0)